《中醫詞典》解釋「惡露不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惡露不盡
惡露不盡,又稱「惡露不絕」,首見於《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三,指婦女產後惡露持續淋漓不盡,超過正常排出時間(一般為2至3週),或量多不止的病理現象。中醫認為,此病多因產後氣血虛弱、血熱內擾、瘀血內阻,或肝腎不足所致,導致胞宮失於固攝,惡血難盡。
病因病機
- 氣虛不攝:產後元氣耗傷,氣虛則無力統血,胞宮收縮乏力,惡露淋漓不止,色淡質稀,伴神疲氣短。
- 血熱內擾:素體陰虛,或產後過食辛溫,熱擾衝任,迫血妄行,惡露量多色紅質稠,或有腥臭。
- 瘀血阻滯:產後餘血未淨,或感寒凝滯,瘀阻胞脈,新血難安,惡露紫黯有塊,小腹疼痛拒按。
- 肝腎虧損:素體肝腎不足,或產後勞傷衝任,精血虧虛,惡露日久不淨,腰膝酸軟,頭暈耳鳴。
辨證分型
- 氣虛證:惡露過期不止,量多色淡,無臭氣,小腹空墜,舌淡苔白,脈緩弱。治宜補氣攝血,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 血熱證:惡露量多色紅,質稠臭穢,面赤口乾,舌紅苔黃,脈細數。治宜清熱涼血,方用保陰煎合二至丸。
- 血瘀證:惡露淋漓澀滯,紫黯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澀。治宜活血化瘀,方用生化湯加益母草、蒲黃。
- 肝腎陰虛證:惡露量少淋漓,色鮮紅,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補肝腎,方用左歸丸加減。
古籍論述
《婦人大全良方》指出:「產後惡露不絕,由產後傷於經血,虛損不足,或分解之時,惡血不盡,停留腹中……」強調虛損與瘀滯為關鍵病機。《醫宗金鑒》則分列虛、瘀、熱三類,提出「虛者補之,瘀者行之,熱者清之」的治療原則。
此病若遷延不癒,易耗傷氣血,甚則引發產後癆、癥瘕等變證,故需及早辨明病因,對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