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惡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惡寒,即怕冷。是一種病證名,是指人體對寒冷的感覺異常,怕冷,怕風,甚至在溫暖的環境中也覺得冷。

引起惡寒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外感風寒:風寒之邪侵襲人體,人體陽氣不足,不能抵禦外邪,就會出現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狀。
  2. 內傷陽虛:由於長期體虛、久病、大病初愈等原因,導致人體陽氣不足,不能溫煦全身,就會出現惡寒、畏寒、手足冰涼等症狀。
  3. 痰飲內阻:痰飲是一種病理產物,當痰飲過多,阻塞於表,影響陽氣的宣發,就會出現惡寒、發熱、頭痛、胸悶、痰多等症狀。
  4. 鬱火內擾:鬱火是一種病理產物,當鬱火內擾,影響陽氣的宣發,就會出現惡寒、發熱、口乾、咽痛、舌紅苔黃等症狀。

惡寒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外感風寒,可用辛溫解表的方法治療,常用中藥有麻黃、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等。

內傷陽虛,可用溫補陽氣的方法治療,常用中藥有附子、乾薑、肉桂、黃芪、白朮等。

痰飲內阻,可用化痰祛飲的方法治療,常用中藥有半夏、白朮、茯苓、陳皮等。

鬱火內擾,可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常用中藥有黃連、黃芩、梔子、大黃等。

惡寒是一種常見的病證,如果出現惡寒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