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惡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惡風

惡風是中醫名詞,指的是一種怕風的感覺,具有遇風則怕冷戰憬,避風則緩的特點,是風邪襲表衛氣失和的一種表現。惡風與惡寒性質相近,但程度不同。惡風者遇風即感冷;惡寒者受寒後才感到冷。然而,在臨床觀察中,這兩者常常同時出現,惡寒者通常也會同時出現惡風的症狀。在內傷疾病中,惡風需要與畏寒做出區別。畏寒是陽虛導致肢體怕冷的感覺。外感與內傷都可能出現惡風的症狀。風寒邪氣侵襲肌表,使得毛細孔閉合失職,所以會有惡風與惡寒的現象,其中惡風較輕微。無汗而有惡風的症狀則是傷寒,需要發汗來治療。出汗後依然有惡風的症狀則是中風,需要緩解筋肉的緊張。如果裏證已經存在,但惡風未經治療期間持續存在,應先解決外在的症狀。過度發汗會導致陽氣流失,同時風濕也會引起惡風的症狀。發汗過多,汗液持續流失導致陽氣不穩定,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惡風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使用桂枝加附子來溫經固表是有效的治療方法。風濕對抗,骨節疼痛,濕氣壓倒,自汗又皮膚孔洞不緊密,所以會出現惡風。治療方法為甘草附子湯去除濕實的阻礙。根據《內外傷辨惑論》捲上:「其內傷與飲食不節、勞役所傷,然亦惡風。與傷風傷寒不同。況鼻流清涕,頭痛自汗,間而有之。鼻中氣短,不足以息,語則氣短而怯弱,妨食或食不下或不欲食,三者互有之。」

惡風,指的是病邪。《素問.脈要精微論》:「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

惡風,指的是外界強烈氣流對人體所引起的疾病。《素問.脈要精微論》:「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之。」高士宗註:「惡風,即為厲風。」《聖濟總錄》卷十八:「惡風者,皆因為五風之壞氣所致。」「當中毒於五臟,將會產生蟲蟲,這時會出現五種蟲,它們會廣泛生長、滋生,進入骨髓,影響五臟的功能,所以他們的症狀會表現在外部。所以食肝會導致眉毛掉落,食肺會導致鼻子塌陷,食脾會導致語言散漫,食腎會導致耳鳴聲如雷鳴和鼓聲。心臟不能接受食物,食用心臟會不可治療。所以這被稱為"惡風"。」對於治療這些情況可以使用殊聖散、胡麻散、天麻散等藥方。

惡風,常見的證候:

  1. 風邪襲表惡風:出現發熱、惡風的症狀,頭痛,自汗出,可能伴有鼻塞流涕,乾嘔,皮膚癢痛、水腫,舌質淡,苔薄白,脈搏浮緩。
  2. 風熱外襲惡風:出現發熱、惡風的症狀,口渴,咽喉癢痛,皮膚癢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搏浮數。
  3. 風濕外襲惡風:持續惡風不願脫衣服,骨節疼痛,汗出氣短,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膩,脈搏滑緩。
  4. 衛氣虧虛惡風:出現惡風,自汗出,容易感冒,舌質淡,脈搏浮弱。

鑒別分析:

  1. 風邪襲表惡風:外感風邪襲於肌表,衛氣與邪氣相抗爭,所以會出現發熱、惡風的症狀。風性容易開洩,腰部舒緩,衛外不穩定,營陰不能保護,所以會自汗。風邪擾亂頭部,所以會有頭痛和鼻塞。胃失和降,所以會有乾嘔。皮膚遭受風邪,所以會瘙癢。另外,風邪還會妨礙水液代謝,所以會有水腫的情況。治療方面可以使用疏風解表,調和營衛,方藥可以選擇桂枝加減。如果伴有皮膚瘙癢的情況,則可以使用疏風清熱利濕的方藥,如消風散、荊防敗毒散。如果伴有水腫的情況,則可以使用疏風宣肺利水的方藥,如越婢湯加減。
  2. 風熱外襲惡風:風熱侵襲肌表,衛外功能異常,所以會出現發熱、惡風的症狀。風邪侵襲上部,所以會出現咽喉發癢,伴隨熱邪所以會喉嚨痛,並口渴。
  3. 風濕外襲惡風:風濕外感引起的惡風症狀,一直想保持溫暖不願脫衣服,骨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