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惡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惡風,中醫名詞,是一種怕風的感覺,具有遇風則怕冷戰憬,避風則緩的特點,是風邪襲表衛氣失和的一種表現。惡風與惡寒性質相近,但程度不同。惡風者乃遇風則冷;惡寒者則受寒始冷。但臨床所見,二者常相兼出現,惡寒者皆惡風,惡風者也多兼有惡寒。在內傷疾病中,惡風需與畏寒鑒別。畏寒乃陽虛導致肢體怕冷的感覺。外感內傷俱可見惡風之證。風寒之邪傷於肌表,腠理開闔失司,故見惡風惡寒,而惡風輕於惡寒。無汗而惡風者為傷寒,當發其汗。汗出而惡風者為中風,治當解肌。里證雖具,而惡風未罷者,宜先解其表。發汗多亡陽,與風濕皆有惡風之證。以發汗多,汗漏不止則亡陽而表不固,故見惡風。治以桂枝加附子溫經固表。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濕勝,自汗而皮腠不密,是以惡風,治以甘草附子湯散濕實衛。《內外傷辨惑論》卷上:「其內傷與飲食不節、勞役所傷,然亦惡風。;與傷風傷寒俱不同矣。況鼻流清涕,頭痛自汗,間而有之。鼻中氣短,不足以息,語則氣短而怯弱,妨食或食不下或不欲食,三者互有之。」
惡風,指病邪。《素問.脈要精微論》:「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
惡風,厲氣中人所致的疾患。《素問.脈要精微論》:「故中惡風者,陽受之。」高士宗註:「惡風,厲風也。」《聖濟總錄》卷十八:「惡風者,皆五風厲氣所致也。」「其毒中人五藏則生蟲,亦有五種蟲,生息滋蔓,入於骨髓,五藏內傷,形貌外應。故食肝則眉睫墮落,食肺則鼻柱倒塌,食脾則語聲變散,食腎則耳鳴如雷鼓之聲。心不受食,食心則為不可治。是故謂之惡風。」治用殊聖散、胡麻散、天麻散等方。
惡風,常見證候
風邪襲表惡風:發熱、惡風,頭痛,自汗出,或鼻鳴乾嘔,或皮膚癡癢、水腫,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緩。風熱外襲惡風:發熱、惡風,口渴,咽喉癢痛,皮膚湛癢,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風濕外襲惡風:惡風不欲去衣,骨節疼煩,汗出短氣,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緩。衛氣虧虛惡風:惡風,自汗出,容易感冒,舌質淡,脈浮無力。
鑒別分析風邪襲表惡風:外感風邪襲於肌表,衛氣抗邪,邪正相爭,則見發熱、惡風。風性開洩、腰理酥鬆,衛外不固,營陰不能內守,則汗出。風邪上擾,故頭痛鼻鳴;胃失和降,故乾嘔;風行皮膚,故煤癢;風遏水停,則水腫。治宜疏風解表,調和營衛.方選桂枝加減。伴皮膚湛癢者,宜疏風清熱利濕,方用消風散、荊防敗毒散。伴水腫者,宜疏風宣肺利水,方用越婢湯加減。
風熱外襲惡風:風熱侵襲肌表,衛外機能失常,故發熱、惡風。風邪上襲,則咽喉發癢,伴有熱邪故咽痛,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