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惡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惡瘡,又名久惡瘡、惡毒瘡、頑瘡,是指膿液多且嚴重而頑固的外瘍。其臨床特點為病程長,病位深,範圍大,難斂難愈。出《劉涓子鬼遺方》卷五。《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五有:「諸瘡生身體,……瘡癢痛焮腫而瘡多汁,身體壯熱,謂之惡瘡也。」

惡瘡的病因,主要與外感風熱、濕熱、毒邪,內傷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有關。風熱、濕熱、毒邪侵襲人體,蘊結於肌膚,化熱生毒,阻遏氣血,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形成惡瘡。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不能濡養肌膚,衛外不固,也易生惡瘡。

惡瘡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局部皮膚紅腫熱痛,有膿液滲出,範圍大,病程長,難以治癒。嚴重者可出現全身症狀,如高熱、煩躁、口渴、尿黃、大便乾結等。

惡瘡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排膿為主。可用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清熱解毒飲等中藥治療。外用可用金黃膏、紫雲膏等中藥膏藥治療。

惡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 2.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防止外傷。 3.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4.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5.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如果出現惡瘡,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