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呃逆痧」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呃逆痧

呃逆痧是一種病證。《痧脹玉衡.呃逆痧》記載:「痧脹為呃,有痰火血鬱之分,有食阻氣阻之異,有病重喘呃之兇。」呃逆痧的病因病機主要是因為痧脹引起的。痧脹可能由外感風邪、內傷飲食、情志不遂、或勞倦過度等原因引起。這些因素會導致臟腑氣血失調,經絡阻滯,氣機不暢,痰濁內生,鬱而化熱,上擾清陽,犯肺胃,從而使胃氣上逆,出現呃逆的症狀。

呃逆痧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呃逆、胸悶、腹脹、嘔吐、頭痛、面赤、口渴、舌紅苔黃、脈弦數等。

診斷呃逆痧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呃逆、胸悶、腹脹、嘔吐、頭痛、面赤、口渴、舌紅苔黃、脈弦數等。呃逆痧需要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診斷,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和胃炎。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反酸、噯氣、胸骨後燒灼感、咽部異物感等,而呃逆痧則沒有這些症狀。

胃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等,而呃逆痧則沒有這些症狀。

針對呃逆痧的治療主要以清熱化痰、理氣和胃為主。治療可以選用細辛大黃丸、蘇木散、桃仁紅花湯、清涼至寶飲等方劑。

預防呃逆痧的方法包括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