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蛾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蛾根穴

蛾根為經外奇穴之一,定位於頜下部,下頜角前1寸處,屬局部取穴。其名「蛾根」,意指此穴能治乳蛾(即扁桃體腫大)之根本,反映其主治特性。

定位與解剖

蛾根穴位居下頜骨邊緣,鄰近足陽明胃經循行區域。解剖層次依次為皮膚、皮下組織、頦肌及下頜舌骨肌,深部布有頦神經分支及面動脈末梢。

主治功能

  1. 乳蛾(扁桃體炎):中醫認為乳蛾多因風熱外襲或肺胃熱盛上攻咽喉所致,蛾根穴能清瀉局部鬱熱,緩解腫痛。
  2. 咽喉炎:透過刺激此穴,可疏通經氣,改善咽喉紅腫、乾澀、音啞等症狀。
  3. 頜面氣血不暢:對下頜關節緊繃、牙齦腫痛等亦有輔助調理之效。

針刺方法

臨床多以直刺0.5-1寸,得氣後施以瀉法,以清熱解毒為主。亦可配合少商、商陽等井穴放血,增強泄熱效果。

理論依據

中醫認為,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蛾根穴所處位置鄰近胃經,故能調和肺胃氣機,清除上焦熱邪。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對局部神經血管調節的認識相契合,透過針刺促進血流,緩解炎症反應。

此穴臨床應用需結合辨證,屬實熱證者尤宜,虛證則當慎用或配伍補益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