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鵝口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鵝口疳,又名鵝口瘡,是一種發生在嬰幼兒口腔黏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多見於3個月以下的嬰兒。本病起病急,主要症狀為口腔黏膜出現散在或融合成片的白色斑點,伴有疼痛、流涎、拒食等。鵝口疳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其發病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口腔衛生差等。
鵝口疳的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常用藥物有制黴菌素溶液、龍膽紫溶液等。此外,還應注意改善嬰兒的營養狀況,增強其免疫力,並保持口腔清潔。
鵝口疳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注意口腔衛生,勤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 避免接觸患鵝口疳的兒童。
- 增強嬰兒的免疫力,注意營養的補充。
- 患兒使用過的奶瓶、奶嘴等用具要經常清洗消毒。
鵝口疳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鵝口疳的症狀時,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