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鵝口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鵝口瘡是一種常見於新生兒、嬰兒泄瀉及營養不良或麻疹等病後期的口腔疾患。其症狀主要為口腔舌上佈滿白色糜點,形狀像鵝嘴。

鵝口瘡的病因是脾開竅於口,脾經鬱熱,循經上行,燻於口舌而引起。治療上,宜清熱瀉火,可以使用瀉黃散加生地、黃連。而對於因脾熱導致胃陰不足的患者,宜益氣養陰,可以使用益胃湯。此外,還可以使用青黛、兒茶、冰硼散、錫類散等藥物來塗拭患處。

根據《諸病源候論》卷五十的描述,鵝口瘡是指小兒口中出現白色屑,甚至在舌上形成瘡瘍,類似鵝口的形狀,因而得名。而病因主要是脾熱造成的,脾熱會導致口中出現瘡瘍,類似鵝口中的白沫。治療方法上,適宜清熱瀉火,使用瀉黃散加生地、黃連。若是脾熱導致胃陰不足,則應該益氣養陰,使用益胃湯。同時可以使用青黛、兒茶、冰硼散、錫類散等藥物來塗拭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