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鵝口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鵝口瘡,又名鵝口、雪口、鵝口疳、鵝口白瘡。是一種多見於新生兒、嬰兒泄瀉及營養不良或麻疹等病後期的口腔疾患。
其主要症狀為口腔舌上滿佈白色糜點,形如鵝口,故名。
鵝口瘡的病因主要是脾開竅於口,脾經鬱熱,循經上行,熏於口舌而致。
治療鵝口瘡,宜清熱瀉火,用瀉黃散加生地、黃連。
脾熱導致胃陰不足者,宜益氣養陰,用益胃湯。
並用青黛、兒茶或冰硼散、錫類散,塗拭患處。
以下是《諸病源候論》卷五十中關於鵝口瘡的論述:
「小兒口裡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瘡,如鵝口裡,世謂之鵝口。」
「小兒口中生瘡,名鵝口,其瘡白色,如鵝口中白沫,故名鵝口。此由脾熱,脾熱則口中生瘡,如鵝口中白沫也。」
「小兒口中生瘡,名鵝口,其瘡白色,如鵝口中白沫,故名鵝口。此由脾熱,脾熱則口中生瘡,如鵝口中白沫也。其治法,宜清熱瀉火,用瀉黃散加生地、黃連。若脾熱導致胃陰不足者,宜益氣養陰,用益胃湯。並用青黛、兒茶或冰硼散、錫類散,塗拭患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