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青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青盲

小兒青盲是中醫的一種病名,又稱為「小兒青盲外障」。病情指的是小兒雙眼(或單眼)外觀正常,黑白分明,但無法看清楚東西。這種病症最早見於唐朝的《祕傳眼科龍木論》,被稱為「小兒青盲外障」。清朝的《眼科金鏡》對這種病症有更詳細的描述,例如「小兒青盲眼,此症極危險,疹後餘熱未盡得是病者不少……,不痛不癢,不紅不腫,如無症狀,只是不能睹物,盲瞽日久,父母不知為盲」。

常見病證

  1. 肝經風熱小兒青盲:雙眼無光感,瞳孔散大,心煩多語,失聰,眼瞼無力,咬牙踢足,伴有項部強硬、口噤,手足屈伸困難或偏癱。舌苔絳紅而薄黃,脈象緊數,手指上的指紋呈現青紫,透過皮膚能看見風關或氣關。
  2. 血虛肝鬱小兒青盲:雙眼有無光感之差,有時會有瞳孔散大,煩躁不安,伴有肢體顫抖或偏癱,舌稍紅,苔薄白或微黃,脈細數。
  3. 脾虛氣弱小兒青盲:雙眼有光感,面色蒼白無華,食量少氣短,多次腹瀉,消化不良,伴有眼睫無力,肢體軟弱無力,舌淡且體胖,舌邊有齒痕或舌苔有剝落,脈沉細。
  4. 肝腎不足小兒青盲:雙眼有光感,口眼乾燥,手足顫抖或足軟無力,虛煩少眠,智力不足,多次小便,口乾喉乾,舌質偏紅少苔,脈細數。
  5. 外傷小兒青盲:雙眼(或單眼)無光感,瞳孔間有散大,伴有頭眼腫痛,舌苔薄白,脈稍數。

鑒別分析

肝經風熱小兒青盲與血虛肝鬱小兒青盲:兩者共同特點是雙眼失明。前者多是由於溫熱病後,熱邪阻塞目竅導致青盲,並伴有失聰;熱極生風,肝風內動,所以瞳孔散大,心煩,咬牙踢足;心肺的熱邪阻塞,導致心煩多語,有時口噤;肝風夾帶熱邪停滯在筋脈中,所以項部強硬,肢體僵直,屈伸不利或偏癱;風邪入侵經絡,中邪之處,血脈散亂,表現為眼瞼無力。治療宜平肝熄風,清熱解毒、芳香開竅,方劑可選用鉤藤熄風飲並調配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等。若病情伴有寒熱交替、伴有項部強硬、抽搐等症狀,可能為邪熱壅塞在少陽經,宜清透少陽、和解為治,方劑可選用小柴胡湯,酌加全蠍、僵蠶、鉤藤、青蒿等具有熄風定驚、養陰清熱作用的藥材。若肢體僵硬,屈伸不利,可酌加桑寄生、牛膝、伸筋草、木瓜等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藥材,以促進血脈通暢。後者多是由於溫熱病後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餘邪未盡,熱留經絡、玄府鬱閉,使精血無法上行所致。《內經》講到「肝開竅於目,目受血而能視」,意思是肝臟為眼睛提供血液養分,使之能看見東西。因此,在肝風未消的情況下,瞳孔稍大;熱病傷及陰液,陰虛而肝火旺盛,導致心煩不安;肝主筋,肝陰不足,筋骨得不到養分,所以出現肢體顫抖或偏癱,手指屈伸不利。治療宜舒肝解鬱,養血活血,滋補肝腎,可選用逍遙湯為基礎方劑,再搭配具有健筋活絡、熄風定驚作用的藥材。若出現瞳孔散大,可加入五味子、山萸肉、靈磁石等藥材,以鎮肝並收縮瞳孔。肝經風熱型的小兒青盲多屬實證,病程短暫,辨證要點在於瞳孔散大,心煩,咬牙踢足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