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白睛生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白睛生疳是一種眼疾,表現為白睛表面有小泡樣的顆粒,這些顆粒可能隆起一個或數個,且周圍有赤絲環繞。病人會感到眼部不舒服,畏光流淚。如果這些小泡樣顆粒生長在風輪(眼瞼)的邊緣,並且有赤脈與氣輪相連,則被稱為"白膜侵睛",又稱"金疳"。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白睛生疳證候:

  1. 風熱犯肺白睛生疳:症狀包括白睛有泡樣的顆粒隆起,部位不固定,經常變動,周圍有赤絲環繞,眼睛發紅發癢疼痛,淚水如湯,眼脈眵多,口渴,舌紅苔微黃,脈浮數。
  2. 心火上乘白睛生疳:症狀是白睛有小泡樣的顆粒,多生長在接近眥部或兩眥瞼裂部位的風輪邊緣上,眼睛紅腫澀痛,舌尖紅,脈數。
  3. 脾胃濕熱白睛生疳:白睛有小泡樣的顆粒,部位不固定。患眼眥部或眼瞼潮熱糜爛,頭重身倦,胸悶不舒,舌紅苔膩,脈濡數。
  4. 脾胃虛寒白睛生疳:白睛有小泡樣的顆粒不固定,周圍赤絲較少,同時伴有胃脘滿悶,脘腹隱痛,便溏乏力等症狀,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鑒別分析: 風熱犯肺白睛生疳與心火上乘白睛生疳:這兩者都屬於實熱證。前者多由風熱入侵肺臟,肺火亢盛,滯結而成。症狀包括眼睛發紅痛癢和淚水多。治療方案是選擇疏風清熱的九仙散,或者是加減桑白皮湯。後者則多是因邪熱進入心臟,經過一段時間轉化為火邪,火邪在心臟積聚並引起相應症狀。治療方法是清心瀉火,方選洗心散。

脾胃濕熱白睛生疳與脾胃虛寒白睛生疳:這兩者都屬於脾胃病變,但有實熱和虛寒的差異。前者多是由於飲食不當,思慮過度,脾胃受損,水濕內蘊,再加上熱邪的感染或濕鬱生熱等原因引起。治療方法是清熱利濕,方選茵陳五苓散,適當加入活血破瘀散結的藥物。後者則多由於飲食寒涼、過量使用寒涼藥物、長期疾病虛弱或小兒脾胃虛弱等原因引起。治療方法是溫中健脾,方選溫中健脾湯。

另外,《審視瑤函.目疣》記載了金疳的描述,指出此病初期類似玉粒,但若不能及時治療,可能發展成嚴重的問題,如發生珠痛眵流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