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流淚」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流淚是指淚液無制,溢出眼外而言。《素問.解精微論》有"風見則泣下"的記述。《神農本草經》稱"淚出"、"泣下"。《證治準繩.七竅門》歸納為"迎風冷淚"、"迎風熱淚"、"無時冷淚"、"無時熱淚"四類。
因情志變化,如悲喜過劇,而引起的泣涕並下,屬生理變化的流淚。若因風寒熱邪客擾,或肝膽實火導致的外障眼病,火邪激動其水,亦會形成熱淚不止。如暴風客熱之熱淚如湯,熱淚外溢,或凝脂翳之疼痛羞明,眵淚如糊,均不屬本篇討論範圍。此外,由於淚瞠阻塞,常年淚出汪汪者,亦當別論。
【常見證候】
肝經虛寒流淚:即是迎風冷淚,屬"冷淚"範疇。常見於年高血虛之人。主要表現為遇風則冷淚頻流,形體消瘦,面色無華,唇淡甲白,舌質淡,脈細。甚則伴有肢冷身涼,口中和,舌質淡,苔白潤,脈沉遲。
肝經風熱流淚:即迎風熱淚,屬"熱淚"範疇。主要表現為見風則流熱淚,兩目赤澀,口鼻乾燥,頭暈耳鳴。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或帶細數。
肝腎兩虧流淚:即無時冷淚,亦屬"冷淚"範疇。主要表現常流冷淚,遇寒更甚。初起淚止如無病症,久則冷淚長流。伴有眼目昏眩,瞻視不明,耳鳴耳聾,失眠遺精,腰腿痠軟,舌苔白,脈細弱。
陰虛火旺流淚:即無時熱淚,亦屬"熱淚"範疇。主要表現日間常流熱淚,夜則乾澀,伴有頭暈目暗,舌苔薄白或薄黃,質紅,脈細數。
【鑒別分析】
肝經虛寒流淚:多由肝血不足,不能上榮於目,目竅空虛,因虛引邪,風寒乘虛而侵,寒邪凝滯遇風則動,冷淚頻頻涌出,故有"迎風冷淚"之名。《聖濟總錄.目風淚出》提到:"肝開竅於目,其液為淚,肝氣既虛,風邪乘之,則液不能制,故常淚出,衝風則甚也。"常見於年高肝虛之體,肝之液為淚,淚多傷肝,久則難治。治宜養血祛寒,方用養血驅寒飲;若兼見肝虛氣弱的證候,則用河間當歸湯;冷淚日久,目視不明者,可服用枸杞酒調治。
肝經風熱流淚:多由肝經蘊熱,復感風邪,內外合邪,引而外發,風熱相搏,上攻於目,致迎風頻流熱淚,故有"迎風熱淚"之名。若風熱化火,火熱炎蒸,可見兩目赤澀,口鼻乾燥,頭昏耳鳴。與肝虛風寒流淚的證候顯然不同。輕者治宜清肝祛風,方用羚羊角散,白僵蠶散加減;甚者治宜升陽發散,滋陰降火,方用升陽降火湯加減。
肝腎兩虧流淚:多由房事不節,精血衰少,或悲傷哭泣、傷陰耗液,致肝腎兩虧,陰損及陽,淚液不能制。臨床表現為冷淚頻流,遇寒則淚下更甚,故有"無時冷淚"之名。陰陽兩虛,因而兼見兩目乾澀,瞻視昏花,耳鳴耳聾,頭暈目眩,腰腿痠軟,失眠遺精等症。辨證"與熱淚帶火者不同",(《證治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