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眼胞瘀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眼胞瘀痛,中醫名詞,是指眼瞼內受鈍性外傷後,血溢絡外,局部瘀血停滯,引起腫脹疼痛。
本症在《證治準繩.雜病》中謂“偶被物撞打而血停滯於瞼脾之間,以致脹痛也。緩而失治則脹入珠內,瘀血灌睛,而睛有損壞之。”另有“腫脹如杯”及“瞼硬睛痛”等症,不因外傷所致,故不在本篇討論範圍。至於外傷睛珠受損或血灌瞳神,詳見專條。
【常見證候】
早期眼胞瘀痛:眼部鈍性外傷後一晝夜間。眼瞼腫脹,局部呈青紫瘀色。傷眼疼痛難睜,白睛紅赤,淚多,視物模糊。苔脈如常或見弦脈。
後期眼胞瘀痛:有眼部鈍性外傷史,受傷超過一晝夜之後。眼部腫脹瘀痛稍減,眼瞼皮膚呈暗青色或略顯紫黑色。
【鑒別分析】
早期眼胞瘀痛與後期眼胞瘀痛:兩者均為瞼部鈍性外傷所致,因其傷後時間短久不一,出血有未止、已止之別。臨床辨證,傷後一天內,眼瞼腫脹疼痛,局部呈紫紅瘀色,為早期眼胞瘀痛。治宜涼血止血消腫,內服生地黃散,外敷一綠散。亦可冷敷,以止血止痛。傷後逾一天,眼瞼腫脹略減,局部青紫色較前加深,或由青紫而轉黑色,為後期眼胞瘀痛。治宜活血化瘀,內服桃紅四物湯或墜血明目飲去知母,外敷七厘散,局部熱敷可助止痛消腫之效。
眼胞瘀痛一症,因眼胞外傷絡損血溢,凝滯不行而成,早期重在止血消腫,後期血止,則需化瘀消腫,故鑒別分期甚為重要。本症有自癒之機,但不能因此而忽視積極治療,避免變生他症。
【文獻別錄】
《證治準繩.振胞瘀痛》:“…患狀亦與脹如杯覆同,外治開導敷治亦同,內治不同。蓋脹如杯覆因火從內起,而後壅滯,此因外觸,凝滯脈道阻塞,而後灌及神珠,或素有痰火風邪,因易激動乘虛為患,又當驗其形證,各隨其經而治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