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眼胞瘀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眼胞瘀痛是中醫對眼瞼內受鈍性外傷後,血液溢出並停滯在局部導致腫脹和疼痛的情況的稱呼。

在《證治準繩.雜病》中,描述了此病病情如下:“偶被物撞打而血停滯於眼瞼之間,造成脹痛。如果長期不治療,腫脹會進一步擴大進入眼珠內,導致血液灌入眼睛並損壞眼睛。”另外,還記載了“腫脹如杯”和“眼瞼硬、眼睛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並非由外傷引起,所以不在本篇討論的範圍內。至於眼球本身受損或血液灌入瞳孔,可以查看相關專條。

【常見症狀】

早期眼胞瘀痛:在眼部受到鈍性外傷後的一天內出現。眼瞼腫脹,局部呈現青紫的瘀血色。受傷的眼睛疼痛、難睜,白眼紅腫,眼淚多,視力模糊。舌苔常覆蓋著或者可見弦狀脈搏。

後期眼胞瘀痛:在眼部受到鈍性外傷後超過一天。眼睛腫脹和瘀痛稍有減輕,眼瞼皮膚呈現深青色或稍顯紫黑色。

【鑒別診斷】

早期眼胞瘀痛和後期眼胞瘀痛:兩者都是由瞼部受到鈍性外傷引起的,不同之處在於受傷後時間的長短以及出血是否停止。在臨床上,若是在受傷後一天內,眼瞼腫脹疼痛,局部呈現紫紅色的瘀血,就是早期眼胞瘀痛。治療應該以清涼化瘀、止血消腫為主,如內服生地黃散,外敷綠散。也可以用冷敷來止血止痛。若是受傷超過一天後,眼瞼腫脹稍有減輕,局部青紫色加深,甚至由青紫轉為黑色,就是後期眼胞瘀痛。治療應該以活血化瘀為主,如內服桃紅四物湯或墜血明目飲去知母,外敷七釐散,局部熱敷有助於止痛和消腫。

眼胞瘀痛的形成是由於外傷損害了眼瞼相關的血管導致血液滯留,早期治療著重於止血消腫,後期治療則需要化瘀消腫,所以分期鑒別診斷非常重要。此症有可能自然痊癒,但不能因此忽視積極治療,以避免出現其他疾病。

【參考資料】

《證治準繩.振胞瘀痛》中記載:“……症狀也與早期眼胞瘀痛相似,外用敷治方法也相同,內部治療則有所不同。因為腫脹如杯覆的原因是內部發生了火熱引起的,之後才發生停滯。而眼胞瘀痛則是由於外部受到碰撞,血液凝滯導致脈道堵塞,然後血液進入眼珠內,或者本來就有痰火、風邪等原因,因為容易受到刺激而發病,根據形證辨證,可根據相應的經絡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