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懸雍下垂」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懸雍下垂是指懸雍垂因腫而垂長的症狀。《世醫得效方》稱之為“帝鐘風”,亦有稱“懸旗風”者。

懸雍下垂是一種常見的咽喉疾病,多由火毒內侵或邪毒鬱久,氣滯血瘀所致。

火毒內侵懸雍下垂:懸雍也長而紅腫,且疼痛,吞咽時明顯,口咽乾燥,喜冷飲,胃脘脹悶,噯氣,口臭,大便乾,小便黃,舌苔粘膩,脈滑數。

邪毒鬱久,氣滯血瘀懸雍下垂:懸雍稍長,其頭部有如小球懸掛,形如小菜花,不紅,吞咽或有異物感,納可,二便常,舌質暗,苔薄,脈澀。

懸雍下垂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火毒內侵懸雍下垂: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方用黃連解毒湯,六神丸,或涼膈散。外治法可將血泡輕輕剌破,局部吹冰硼散。

氣滯血瘀懸雍下垂:宜活血去瘀,消腫散結,方用散結湯加減,外用生蒲黃粉吹敷。

懸雍下垂由於火毒內侵所致者,為實熱火證,起病急,懸雍紅腫而疼痛劇烈;若為氣滯血瘀所致者,則病程長,懸雍有贅生如球而疼痛輕或不痛。臨床亦有無明顯局部或全身症狀可辨,而僅懸雍漫腫過長者,多為腎陰不足,則宜甘寒養陰。

懸雍下垂的預防,應注意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吸菸、不喝酒,保持良好的心情,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文獻別錄】

《世醫得效方》卷第十七:

“帝中風,即喉間帝鐘長腫,有長數寸者,虛實用前藥,外以食鹽煅過,鴉毛蘸下即消,不須掛破,破則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