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趾潰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趾潰爛,是指足趾破潰之症。本症,古醫籍有脫疽、敦疽、甲疽等名稱。大趾潰爛稱脫疽,餘趾潰爛稱敦疽,均由內因所致。甲疽俗稱嵌爪,多因外傷所致。

【常見證候】

火毒蘊結足趾潰爛:足趾紫黯或色黑,皮膚破潰、瘡口時流血水、腐肉不鮮、痛如火灼,夜間痛甚,徹夜難眠,常抱膝而坐。嚴重者腐爛漫延,可五趾相傳,甚至上攻腳面,漸見肢節壞死、自行脫落、久久不歛。

外感邪毒足趾潰爛:多見足大趾內側。甲向內嵌,甲房腫脹潰爛,胬肉高突、疼痛沉水,繼則化膿腐潰、或膿水侵入趾甲之下。

【鑒別分析】

火毒蘊結足趾潰爛:主要原因是:(1)久受寒濕,或嚴寒涉水,寒濕下受,以致寒凝絡痹,血行不暢,陽氣不能下達。寒濕鬱久化熱,熱勝肉腐。(2)過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以致腸胃機能失調,火毒內生。(3)過服溫腎壯陽藥物,或房勞過度,以致邪火燥陰,水虧不能制火。以上三者成因雖異,但均導致火毒蘊結,經脈阻塞,氣血凝滯而發病。

辨證要點:瘡口時流膿水、腐肉不鮮,痛如火灼,夜間痛甚,甚則腐肉漫延,五指相傳;或肢節壞死,自行脫落。治宜活血、解毒、通絡,可用脫疽三號,外用生肌玉紅膏;若瘡口紫黑,出水無膿者,宜補益氣血,托毒消腫,可用托裡消毒散加生地、牛膝;若久潰不斂,氣血兩虛者,宜調補氣血,用人參養營湯。

外感邪毒足趾潰爛:多因修趾甲損傷皮肉;或趾甲過長,侵入肌肉;或靴鞋狹小久受擠壓,均使局部氣血運行失常,而又感染毒氣所致。

辨證要點:多見足大趾內側,甲旁腫脹潰爛,胬肉高突,化膿腐潰。治宜清熱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飲,外用平胬丹,腐蝕平胬或手術處理。

【文獻別錄】

《外科大成.脫疽》:"生於足大指,亦生於手大指,…由膏粱之變及丹石熱藥之所致。此毒積於骨髓,不紫黑者生,未過節者可治。若黑漫五指,上傳足趺,形枯筋練,疼痛氣穢者死。是症也,在肉則割之,在指則截之,欲其筋隨骨出,以泄其毒、亦無痛苦。若待毒筋內斷,骨雖去而仍清者,亦不治也。"

《外科大成.甲疽》:"因剪甲傷肌,或甲長侵肉,致使氣血阻遏而不通,久之腐潰而生瘡泡;或胬肉裹上,指甲腫痛者,此肌肉之病,不循經絡,亦不形於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