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趾發黑」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趾發黑,是指趾之皮膚或深及肌肉發黑的症狀。輕則深紅色,重者紫黑色,破後成潰瘍。乾者無滲水,濕者滲出污血水,疼痛劇烈,奇臭難聞。《靈樞.癰疽》稱為"脫癰"後世稱"脫疽"。

足趾發黑的常見證候有:

  1. 損傷瘀血足趾發黑:起病突然,有明顯外傷史,根據其外傷的程度,瘀血紫黑及疼痛腫脹的情況也有輕重不同。無明顯全身症狀可辨,舌、脈正常。
  2. 寒濕下注足趾發黑:初起,輕者足趾暗紅,腫脹,發涼,疼痛,跛行。重者膚色紫黑,疼痛劇烈,手足冰冷,趺陽脈沉伏。肌膚潰爛,但流血水,氣味穢臭,痛如刀割,常抱足抵胸而坐,晝夜難眠。舌淡潤,脈沉微。
  3. 濕毒下注足趾發黑:足趾及下趾皆腫痛,足趾紫黑。濕爛滲水,清稀穢臭,劇痛難忍,病損處與正常肌膚之間無明顯界線可分,重者可迅速向上蔓延,舌紅苔黃,脈沉。
  4. 肝腎陰虛足趾發黑:足趾紫黑乾枯,病損處與正常肌膚界線分明,疼痛,舌紅少苔,脈細。

損傷瘀血足趾發黑的鑒別分析:

血腫脹明顯,疼痛劇烈,由於其為壓砸損傷所致,治療應予活血祛瘀止痛為主,可將蔥炒熟搗爛熨敷之或刺放其瘀血,則疼痛、腫脹可立消其大半。

寒濕下注足趾發黑與濕毒下注足趾發黑、肝腎陰虛足趾發黑的鑒別分析:

三證共同點均為足趾發黑而奇痛難忍,其初始病因多有長期感受寒涼的病史,多發生於中年以後的男性。寒濕下注者,緣由陰寒濕毒久伏於內,血脈瘀阻,故見一派寒濕表現(患肢發涼,甚者手足冰冷,膿水清稀,舌潤,脈伏)治當溫經去濕,可用陽和湯加減。濕毒下注者,緣由寒濕久蘊,濕毒內聚,血脈瘀阻不通,故潰爛濕脹,汁水清稀,患處與正常肌膚界線不清,舌苔膩,治當清利濕毒,方用四妙勇安湯加減。肝腎陰虛者,則足趾紫黑乾枯,界線分明,舌紅,脈細,當配以大劑養陰補腎之藥物,方用左歸丸加減。

足趾發黑的治療方法:

  1. 損傷瘀血足趾發黑的治療方法:

可將蔥炒熟搗爛熨敷之或刺放其瘀血,則疼痛、腫脹可立消其大半。

  1. 寒濕下注足趾發黑的治療方法:

可用陽和湯加減。

  1. 濕毒下注足趾發黑的治療方法:

可用四妙勇安湯加減。

  1. 肝腎陰虛足趾發黑的治療方法:

可用左歸丸加減。

足趾發黑的預防方法:

  1. 避免外傷。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
  5.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足趾發黑的危害:

足趾發黑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足趾發黑的預後:

足趾發黑的預後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治療的及時性。如果病情嚴重,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