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皮膚紅斑」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陰虛火旺紅斑則多因陰虛內熱、心火亢盛所致。臨床上可見五心煩熱、咽乾口燥、頭昏耳鳴、目眩髮落、午後潮熱、腰痠腿軟、失眠盜汗、關節痠痛等內熱症狀,此外,舌紅少苔無津,脈象細數無力也是辨證要點。治宜清熱養陰,方選玉屏風散加味。

血熱風燥紅斑、風邪外束紅斑、風熱傷營紅斑則均為陽斑證,主要病因為外感風熱。其中血熱風燥紅斑的臨床表現為發病急,多見於肘膝關節伸側、頭皮、軀幹等處,可有銀白麟屑,搔癢症狀,舌紅苔黃,脈弦滑數。治宜清熱涼血,方選紅龍湯。風邪外束紅斑則多發於胸背、上肢或腹部,初起一個母斑,逐漸增多,經數日後在頸至膝可猝發多數玫瑰紅色斑片,可有搔癢,伴有心煩口渴、舌紅苔薄黃、脈弦數等症狀,治宜祛風清熱,方選藿香正氣湯加味。風熱傷營紅斑在顏面、手足背多見,斑色暗紅或鮮紅,形狀呈堤狀,可有水皰,初起有身熱頭痛、口乾咽痛等症狀,舌紅絳苔薄黃,脈弦滑數。治宜清熱燥濕,方選竹葉石膏湯。

濕熱瘀滯紅斑則是因濕熱毒滯而引發,常發生於脛前,顯現鮮紅色且伴有硬結,灼熱疼痛,腿足浮腫,口中粘膩,舌苔黃膩,脈滑數有力,婦人可能還有帶下量多且呈黃色腥臭等症狀。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方選熟地蓮子湯。

脾不統血紅斑與陰虛火旺紅斑是兩種不同的紅斑病症,因此在辨證時需要注意。其中脾不統血紅斑多為脾氣損傷,致血不歸經,斑色淡紅,舌質淡色;而陰虛火旺紅斑則是因陰虛內熱所致,斑色鮮紅如妝,且伴有火旺症狀。治療上需要根據辨證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