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皮膚皸裂」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皸裂

皮膚皸裂,是指皮膚表面出現大小不等、深淺不一的裂隙,簡稱皸裂。根據《諸病源候論》、《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外科啟玄》和《中醫臨證備要》的記載,還有其他名稱如皴揭、裂口、裂縫、龜裂、裂隙、折裂等。這些名稱都是在討論皸裂的不同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由外傷引起的皮膚裂口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常見證候

  1. 血虛風燥皸裂:皮損多發生在手掌、手背、指尖、足跟等處,呈線狀或溝狀裂隙。輕微情況下,會感覺皮膚乾燥不適,嚴重情況下,可能伴有表面出血和疼痛。裂隙的長度和深度各不相同,常發生在肥厚堅硬的皮膚上。病情進展緩慢,寒冷季節加劇,氣候轉暖時,可能會減輕或自癒。舌質淡白,脈象細弱。

  2. 血熱風燥皸裂:皸裂多發生在肘部、膝蓋、腰背和臀部等處。起初是紅斑,逐漸擴大融合,呈現大塊狀。表面常有銀白色鱗屑,常伴有搔癢。病情發展較久的話,可能會出現更大更深的皮膚裂隙,並感覺到疼痛,嚴重情況下可能出血。舌紅絳少苔,脈象細數。

  3. 脾虛濕戀皸裂:皸裂多對稱地發生在手掌心、足底、手背、耳後、乳房下、陰囊、腹股溝等處。起初是紅斑、丘疹、水皰、搔癢。時間久了,皮損會變暗肥厚,表面乾燥脫屑,皸裂處同時伴有疼痛和癢感。舌質暗紅,舌苔光剝,脈象弦細。

  4. 濕毒浸淫皸裂:起初多發生在單側,後來也可能出現在雙側的手背、手掌、足底、趾縫、足跟和足側。初始時會有搔癢和脫屑,逐漸融合成片,皮膚增厚並出現裂口。有時可能伴有灰指甲。同時出現的症狀有舌紅苔白膩和脈象滑數。

鑒別分析

  • 血虛風燥皸裂和血熱風燥皸裂: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四肢,但血虛風燥皸裂更常見於以撐船、推車、打魚、木工、瓦工等職業的人羣。這些人由於常常面臨摩擦、破傷、浸漬和寒冷風寒的刺激,所以皮損主要出現在手足掌蹠、足側、手背、指節、指尖等容易摩擦的區域。治療方面,應該著重養血、熄風、潤燥,可以選用當歸飲子內服,並外用潤肌膏。

  • 血熱風燥皸裂:這種情況多數由於體內熱邪和外界熱風的影響引起。可能是風熱燥熱的品物引起熱邪積聚在血分,進而使皮膚乾燥裂口,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出血和疼痛。常發生在肘部、膝蓋、腰部和背部。皮損基底為鮮紅或暗紅色,並有銀白鱗屑。治療方面,應依據清熱潤燥的原則,可選用克銀二號方內服,外用紅粉膏。

  • 脾虛濕戀皸裂和濕毒浸淫皸裂:這兩種情況雖然都會影響到手足,但脾虛濕戀皸裂多數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脾濕內蘊。又加上外界的水濕浸漬或雨後濕氣,使內外濕邪相結,從而導致皮膚失養出現皸裂。初始時可能會有滲出、糜爛、水皰等症狀。皮損可能對稱地出現在任何部位。治療方面,應選擇健脾、祛濕、止癢的方劑,例如健脾除濕散。

以上這些證候和分析僅供參考,具體治療應根據個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