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肌膚麻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肌膚麻木,又稱為麻木,是一種局部肌膚出現片狀或條索狀知覺障礙的症狀。"麻"指的是肌肉內部感覺像蟲子亂行,按摩後還是感覺不停;"木"指的是皮膚沒有痛覺,按摩時感覺不到,也不覺得痛。古代醫書對這種症狀有不同的名稱,比如《黃帝內經》稱之為"不仁",《諸病源候論》稱之為"頑痹"、"頑木"、"針刺不痛",《壽世保元》稱之為"麻痹",後來也有稱之為"頑麻"的名稱。

這條資料只討論了肌膚局部片狀或條索狀麻木的情況,而不討論顏面麻木、口舌麻木、四肢麻木、半身麻木等症狀。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麻木情況:

  1. 風濕癘氣麻木:手足麻木,肌膚出現局部麻木斑塊,也可能有紅斑或白斑,局部無痛、冷、熱感,皮膚乾燥無汗,毛髮脫落,起糠狀白屑,長期以來可能伴隨肌肉萎縮、筋脈急躁,如"鷹爪形手",眉毛脫落,鼻樑崩塌等症狀。舌紅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2. 痰濕阻滯麻木:肌膚麻木不仁,伴隨附近關節疼痛、手足沉重、活動不便。如果在麻木的地方擊打或按摩,可能會暫時感到輕鬆。脈象滑慢,舌苔白膩。

  3. 氣血虛弱麻木:肌膚麻木呈陣發性,每次活動後麻木感加劇,休息後暫時緩解。局部皮膚感覺涼冷,喜歡溫暖,可能有螞蟻爬行感或刺痛感,多見於更年期婦女的上肢內側,伴有經血不調或經期過多。舌質淡白,脈細弱。

  4. 瘀血阻滯麻木:肌膚麻木不仁,常出現在腰胯、大腿外側等容易受壓的部位,不會隨著壓力的變化而移動,晚上尤其嚴重。嚴重時,即使被針扎或擠壓,也感覺不到疼痛。舌質暗紅,可能有瘀點或瘀斑,脈象滯。

以上是幾種常見的麻木情況。風濕癘氣麻木和痰濕阻滯麻木都是濕邪阻滯肌膚引起的,前者多由體虛的人接觸到癘氣造成,後者多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和濕氣滲濕引起。氣血虛弱麻木和瘀血阻滯麻木則是氣血不足或血液循環不暢所致。治療方法因症狀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使用祛風化濕、活血殺蟲的方法來治療風濕癘氣麻木,而化痰除濕、通經活絡的方法適用於痰濕阻滯麻木。氣血虛弱麻木和瘀血阻滯麻木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可以選擇適合的藥方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