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指縫濕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指縫濕爛是一種中醫皮膚病,主要是指手指間的皮膚出現水皰、破潰滲出,並伴有皮損和濕爛的症狀。古代文獻中也有記載類似的症狀,如“臭田螺”和“田螺皰”。《外科正宗》中提到:“田螺皰多生手足,忽如火燃,隨生紫白黃泡,此脾經風濕攻注,不久漸大,脹痛不安”。如果發生在手指間,則被稱為指縫濕爛。

常見的證候有:

  1. 濕熱內蘊濕爛:手指間的皮膚開始潮紅,出現針尖至米粒大小的水皰,水皰劇烈搔癢,搔癢後破潰並滲出液體,底面鮮紅且濕爛,液體較粘稠,經年不癒。除了皮膚症狀外,可能會感到心煩不適,以及大便乾和小便黃赤等症狀。舌質呈紅色,舌苔厚膩,脈搏弦滑。
  2. 濕毒浸淫濕爛:手指間的皮膚浸白,或起水皰,多發生在兩指根連接處,皮膚表面濕爛且劇癢,脫皮後底面呈紅色,滲出不止,滲出液呈淡黃色,清亮,乾燥後常有脫屑。一般無全身症狀,舌質微紅,舌苔白膩,脈緩。
  3. 脾濕蘊蒸濕爛:手指間起大小不等的深在性水皰,常波及手指和手掌,水皰壁較厚,劇癢,皮膚表面顏色正常,皰破後出現濕爛,膿水淋漓,滲液稀薄,常浸淫成片,乾燥後可結成小的點狀痂皮。可能伴隨腹脹,便溏,面色黃,手足多汗,肢體腫脹等症狀。舌苔厚膩,脈緩。

不同的臨床表現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濕熱內蘊指縫濕爛:多由於飲食失節或食用腥葷生冷食物過多,傷害到脾胃功能,使脾失健運,導致皮膚濕爛。治療方法通常是清熱除濕,可以使用清熱除濕湯,或者用馬齒莧煎水泡洗,外敷甘草油以祛濕。
  2. 濕毒浸淫指縫濕爛:主要由於體內濕邪積聚,再加上長時間接觸水或濕物,導致濕毒積聚在肌膚中。治療以除濕解毒為主,可以使用除濕解毒湯,外敷蒼膚洗劑,再使用松花粉和雄黃解毒散混合外敷。
  3. 脾濕蘊蒸指縫濕爛:主要由於脾氣虛弱,無法正常運化濕氣,濕氣在皮膚中積聚。治療以健脾除濕為主,可以使用除濕胃苓湯,外敷方法與濕熱內蘊濕爛相同。

根據文獻記載,《外科啟玄》提到辛苦之人長時間接觸水槳,手指濕爛。《外科大成》中提到,手足濕爛形如茱萸,瘥發交替,是由於風濕侵入皮膚所致,治療方法是以殺蟲為主,使用濕熱敷藥物。

以上資料可能可以幫助大家瞭解指縫濕爛的一些基本知識,但是在使用任何治療方法之前,建議還是請尋求專業中醫師的診斷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