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乳中結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乳中結核是乳房中出現大小不一的結塊,形狀像核仁,可以被推動。它在《瘍醫大全》中被稱為"奶癧",在《外科啟玄》中稱為"乳核",《醫宗金鑒》則提到了"乳中結核"這個名詞。有人認為"乳衄"和"乳巖"也屬於乳中結核的一種,但從臨床實踐來看,應該予以區分。然而,乳中結核如果不治癒,久而久之也可能轉化成"乳巖"。至於"乳癰"和"乳疽",初期表現為乳房中的硬塊,局部紅腫熱痛,伴有發燒和惡寒。這些病狀應該另行討論。

常見證候

  • 肝氣鬱結乳中結核:多為單個結塊,觸之如梅李核,邊緣清楚,質地堅實,表面光滑,可以推動。同時還伴有性情急躁,胸脅脹痛,舌苔薄白,脈搏緊弦。

  • 氣滯血瘀乳中結核:乳中結塊多為雙側,大小不一,呈結節狀,刺痛無法移動,質地稍硬,症狀會隨月經的來潮而增減,舌頭顏色暗淡,苔白,脈搏緊弦細。

  • 痰氣交阻乳中結核:好發於乳房內側上方,結塊如梅李核,初期硬度不太堅硬,可以推動,久而久之結塊變大且疼痛,皮膚變紅發熱,結塊潰破後會流出白色有絮狀膿液。同時還伴有午後潮熱,心煩熱,臉頰發紅,盜汗,腰膝酸軟,舌頭紅脫苔厚,脈搏細數。

鑒別分析

  • 肝氣鬱結乳中結核:多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氣機不暢,造成單側乳中結塊,局部無痛,可以推動,質地相對較堅實,結塊大小會隨情緒波動而有所變化。肝為剛性臟器,其脈脈搏在兩側,如果肝氣無法順暢流通,就會導致煩躁易怒,胸脅脹滿等症狀。治療上應該疏肝解鬱,使用逍遙散加夏枯草、生牡蠣等方劑。

  • 氣滯血瘀乳中結核:由於長期肝鬱氣滯,氣滯可導致血液淤滯,進而形成氣血阻塞,乳房中的結塊質地堅實,刺痛無法移動,常常出現在雙側乳房。這種情況與肝氣鬱結單側乳中結核的狀況有所不同,質地較堅硬,且結塊部位無疼痛。氣滯血瘀通常伴隨肝血不足,衝任失調,每次月經來潮時,結塊會增大,月經過後氣血漸恢復,結塊稍有縮小。舌頭顏色暗淡,舌苔薄白,脈搏緊弦細。治療方面應該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可以選用血府逐瘀湯或小金丹加減方劑。

  • 痰氣交阻乳中結核:多因飲食不節,脾胃受損,運化功能不健全,濕氣聚積成痰,痰液凝聚氣滯,使肝絡受阻,乳房出現結塊。長期無法解決的話,氣滯轉化為火,導致肝腎陰虛,陰虛火旺,損傷絡脈,結塊潰破產生膿液。同時還伴有午後潮熱,心煩熱,盜汗,腰痠等症狀。初期治療應該疏理氣機,化痰消腫,可以選用四海舒鬱丸合二陳湯加減;如果是因為肝腎陰虛,陰虛火旺,乾燥津液,生成痰濁,痰阻絡脈,導致乳房結塊,則應該養陰益腎,清肝泄熱,可以考慮使用清肝解鬱湯。

乳中結核與肝胃二經關係密切,如果肝氣疏泄正常,脾胃升降無礙,就不會出現氣滯結核的問題。在臨床辨證中,如果乳房結塊沒有潰破的情況,屬於實證,這種情況通常與肝氣滯或氣滯血瘀相關;而乳房結塊已經潰破的情況,則多屬於本虛標實,需要從痰熱凝聚和肝腎陰虛角度來治療。

【參考資料】

  • 《景嶽全書.外科診下》:"若肝火血虛而結核不消者,四物湯加柴胡升麻。若肝脾氣血俱虛而結核者,四君子加芎歸柴胡升麻。鬱結傷脾而結核者,歸脾湯兼神效瓜蔞散。"
  • 《外科啟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