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肩背生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肩背生癰是指肩背處紅腫熱痛,潰膿之症。肩,為手足三陽交會之所。背,屬督脈膀胱經。古醫籍中記載的"搭背""發背",應屬有頭疽,與癰症雖同屬陽證,但病因、治療均有不同,故"發背""搭背"不在本條討論。
【常見證候】
火毒凝結肩背生癰:肩背部隨處可生,初起局部突然腫脹不適,光軟無頭,表皮焮紅(少數病例初起皮包不紅,而到釀膿期才轉為紅色),灼熱疼痛,逐漸擴大變為高腫堅硬。此證輕者無全身症狀,經治療後腫硬變軟而消散;重者可有惡寒發熱,頭痛泛惡,舌苔黃,脈洪數。成膿期約七天左右,即使體質較差,氣虛不易托毒外出成膿,亦不會超過兩週。當化膿時局部腫勢高突,疼痛加劇,痛如雞啄,全身則有發熱持續不退等現象。若局部按之中軟應指者,為膿成。常易在皮膚最薄處自行破潰,潰後流出膿液,多為稠厚黃白色,亦有夾紫色血塊的。若潰後排膿透暢,則局部腫消痛止,全身症狀也隨之消失,再經十日左右收口而癒。若潰後潰膿面仍四周堅硬,或膿水稀薄,瘡面新肉不生,應考慮是否瘡口過小,排膿不暢,或體質虛弱影響新肉生長,以致不能收口。
暑濕蘊結肩背生癰:發於夏、秋季節,發生部位背部多於肩部。初起背有紅暈,繼則腫痛,局部各期症狀與上證略同,但全身可出現發熱無時,晝夜不止,頭目眩暈,口舌乾苦,心煩,背熱肢體倦怠,舌苔黃膩,脈滑數或洪數。
瘀血凝結肩背生癰:發生部位肩部多於背部。初起局部結塊焮痛,發熱形寒,腫痛增劇,便欲成膿。局部各期症狀和全身症狀與火毒凝結證相同。
【鑒別分析】
火毒凝結肩背生癰、暑濕蘊結肩背生癰與瘀血凝結肩背生癰:均因邪熱阻於皮肉之間,氣機運行失常,血行不暢,營衛不和,聚而成形,發為癰腫。但是導致以上三證氣血不暢的原因各有不同。
火毒凝結肩背生癰:多因過食膏粱厚味,六腑積熱,濕熱火毒蘊結,營氣不從,營衛稽留,氣血壅遏不行。辨證要點:局部焮熱灼痛明顯,全身有惡寒發熱,頭痛泛惡,舌苔黃,脈洪數。初期治宜清熱解毒,可用仙方活命飲。
濕熱蘊結肩背生癰:多因夏、秋氣候炎熱,或在酷熱的太陽下暴晒,感受暑毒,加之汗泄不暢,暑濕蘊於肌膚,或因抓癢破傷皮膚,感染毒氣,以致營氣不從,毒氣稽留,氣血壅遏不行。辨證要點:發病於夏、秋季節,發熱無時,晝夜不止,頭目眩暈,舌乾口苦,心煩,背熱,肢體倦怠,舌苔黃膩,脈滑數或洪數。初期治宜清暑化濕,可選用加味清暑湯。
血瘀凝結肩背生癰:多因肩負重擔,瘀血凝結,血瘀氣滯,氣血不暢;或感染毒氣以致營氣不從,衛氣稽留,氣血壅遏不行。辨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