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缺盆潰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缺盆潰爛,是指鎖骨上部凹陷處破潰之症。本證,古醫籍中記載有"缺盆疳、"鎖骨疽"、"蠹疽"、"馬刀瘰癧"等,因缺盆處多氣少血,故瘡口纏綿難斂。馬刀瘰癧證治可參考頸側結核條。
【常見證候】
濕熱積聚缺盆潰爛:瘡口腐爛鮮紅,根盤大小不一,膿出稠厚,漸轉稀薄。腐肉難脫者,瘡口歛合較遲。全身可見寒熱,拘急不舒,食少胸腹脹悶,尿短澀,舌苔黃,脈數。
氣血虧虛缺盆潰爛:瘡口只流血水,其氣臭穢,周邊堅硬不消,愈腫愈堅,瘡口漸大,凹凸不平,形如岩石,此時疼痛徹心引腦,或瘡口出血如噴射狀。夜不安寐,胸悶煩躁,面色無華,形體消瘦,舌質淡、苔薄,脈細弱,終至氣竭而致不救。
【鑒別分析】
濕熱積聚缺盆潰爛與氣血虧虛缺盆潰爛:二者病因及各期症狀迥異,臨床易於鑒別。濕熱積聚缺盆潰爛多因胃與三焦積熱,熱積濕聚,致使營衛不和,經絡阻塞,氣血凝滯而成。治宜清熱解毒,活血行瘀,利濕消腫,可用仙方活命飲加車前子、六一散;膿流不暢加透膿散,膿泄過多,宜補益氣血,可用八珍湯。外治:膿多者用五五丹,膿少者用九一丹,膿盡者用生肌散,外貼生肌玉紅膏。氣血虧虛缺盆潰爛多係身患癥積重症,耗傷氣血,氣血虧虛所致。治宜補養氣血,方用歸脾湯,或香貝養營湯,並配合小金丹、醒消丸。外治:瘡口中摻海浮散,外貼生肌玉紅膏。
【文獻別錄】
《外科大成.胸部》:"缺盆疽,生於缺盆陷中,一名鎖骨疽…。此症失治,則潰而難歛,又名蠹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