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水痘」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水痘,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疹性傳染病。由於疱疹內含水液,形如豆粒,故名水痘。又稱“水花”、“水瘡”。多見於十歲以下的小兒。
水痘是兒科四大症之一,包括天花、水痘等疾患。由於普種牛痘,天花早己絕跡,本書不再列入。本條僅從水痘的症狀鑒別加以論述。
外感風熱水痘:水痘出如露珠,水庖漿液清瑩明亮,四周淡紅,色不明顯,伴有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噴嚏,舌苔薄白,脈浮數,指紋紅紫。
毒熱熾盛水痘:痘形大而密,根盤明顯,周圍有胭脂色紅暈,痘色紫暗,庖漿混濁,且伴有壯熱煩躁,口渴唇紅,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舌苔黃乾而厚,脈象滑數,指紋紫滯。
外感風熱水痘:乃因外感風熱時邪,內蘊濕熱之氣,留於脾肺二經,病邪外泄,發於肌表所致,初起多見肺衛症狀。鑒別之點為:
(1)熱型:發熱惡風,熱度不高;
(2)出疹時間:發熱當天,或發熱一、二天後,出現疹點;
(3)出疹部位:頭部、面部、髮際、軀幹較多,四肢較少,手足心更少;
(4)痘形:初起如米粒大小之紅疹,摸之稍覺礙手,疹點出現後,疹的中央有一小水泡,迅速擴大,大者如豌豆,小者如米粒,大小不一,略呈圓形或橢圓形,痘疹皮薄而軟,觸之易破;
(5)痘色:頂色清瑩明亮,含透明澄清液體,不化膿,根腳周圍有紅暈,但不明顯,而且邊緣散漫;
(6)痘痂形:數天後皰疹見乾,它的中央先行凹陷,然後結成痂蓋,結痂快,痂塊薄,經數日至二、三週方盡脫落,落痂後皮膚不留斑痕;
(7)出疹程序:起病後三、五日內,新皮疹陸續出現,有時分批而出,因此常見丘疹、皰疹、痂蓋同時存在;
(8)全身症狀:鼻塞流涕,咳嗽噴嚏,舌苔薄白,脈浮數,指紋紅紫。
毒熱熾盛水痘:因小兒稟賦虛弱,或素有濕熱蘊鬱,或病後失於調治,以致病邪深入,可由衛分轉入氣分,但很少竄入營分、血分。邪入陽明氣分,則見痘大而密,根盤明顯,周圍有胭脂色紅暈,皰疹色紫而暗,皰漿混濁。其鑒別之點為:
(1)痘頂尖而礙手,根盤雖較明顯,周圍有胭脂色紅暈,但痘腳斜散而皺,不收束;
(2)皰疹雖紫暗,而皰漿混濁,但灌漿後即見結痂,痂黃而薄,或中央厚邊薄,落痂後不留斑痕;
(3)丘疹、皰疹、痂蓋同時並存;
(4)全身症狀,壯熱煩渴,唇紅面赤,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舌苔黃厚,脈滑數,指紋紫滯。
治療之法,外感風熱水痘,邪在衛分,法宜疏風清熱,代表方劑為銀翹散;毒熱熾盛水痘,邪在氣分,法當清熱解毒,代表方劑為蠟梅解毒湯;如皮膚赤癢濕爛,可用綿繭散撒布,以收斂燥濕,促其癒合。
小兒水痘傳染性強,一經感染,極易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