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大便不通」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大便不通,又名“鎖肛”。是指小兒出生後二、三日內不排糞便而言。嬰兒出生後,若因禁食或肛門內合等引起的大便不通,則應作別論,本文不予論述。

【常見證候】

胎熱壅結大便不通:嬰兒出生後,二、三日不排糞便,不食乳,煩擾多啼,哭聲宏亮,面赤唇燥,肚腹脹滿,小便短赤,指紋紫滯。

胎稟不足大便不通:嬰兒出生後,二、三口無糞便,神疲氣怯,哭聲低微,面色白,指紋隱淡。

【鑒別分析】

上述兩證都有大便不通、哭鬧不安的症狀。但引起大便不通的原因不同,所以證治也有區別。胎熱壅結大便不通,多因胎熱壅結腸胃氣滯不行,或因分娩時,胎兒吸入穢濁之物,使大腸傳導失職。胎稟不足大便不通,乃因母體虛弱,嬰兒稟賦不足,氣血虧虛,腸道無所濡潤,氣機滯而不行,故致大便不通。兩者的鑒別要點為:前者面赤唇燥,哭聲宏亮,肚腹脹滿,指紋紫滯,為熱證實證。治宜清熱散結通下,方用一捻金。後者面色白,哭聲低微,神疲氣怯,指紋隱淡,為虛證(挾實)。治宜培補元氣,溫通導便,方用獨參湯。

【文獻別錄】

《嬰童百問.大便不通》:"小兒大腸熱,乃是肺家有熱在裡,流入大腸,以致秘結不通,乃實熱也。"

小兒大便不通是指小兒出生後二、三日內不排糞便而言。嬰兒出生後,若因禁食或肛門內合等引起的大便不通,則應作別論,本文不予論述。

小兒大便不通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胎熱壅結:胎熱壅結大便不通,多因胎熱壅結腸胃氣滯不行,或因分娩時,胎兒吸入穢濁之物,使大腸傳導失職。

2、胎稟不足:胎稟不足大便不通,乃因母體虛弱,嬰兒稟賦不足,氣血虧虛,腸道無所濡潤,氣機滯而不行,故致大便不通。

3、其他原因:如先天性巨結腸、肛門狹窄、肛門內翻、肛門直腸瘺等,均可引起小兒大便不通。

小兒大便不通的症狀主要有:大便不通、哭鬧不安、煩躁多啼、面赤唇燥、肚腹脹滿、小便短赤、指紋紫滯等。

小兒大便不通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1、胎熱壅結大便不通:可用清熱散結通下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有“一捻金”。

2、胎稟不足大便不通:可用培補元氣、溫通導便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有“獨參湯”。

3、其他原因引起的小兒大便不通,應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小兒大便不通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孕期注意保健,避免感冒、發燒等疾病。

2、分娩時注意衛生,避免胎兒吸入穢濁之物。

3、出生後注意護理,保持肛門清潔,避免感染。

4、對有先天性巨結腸、肛門狹窄、肛門內翻、肛門直腸瘺等疾病的患兒,應及早治療。

小兒大便不通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如腸梗阻、腸穿孔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