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東松崗哇>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東松崗哇 - 藏醫學之醫聖

東松崗哇是唐代時期的醫學家,原名佚。他於公元八世紀時,應吐番國王赤鬆德贊之邀,兩次前往藏地傳授醫學知識,並為藏王治病。後來,他定居在藏地,並培養了西藏的醫學接班人,其中包括著名的醫聖宇陀·寧瑪元丹貢布。東松崗哇的後代在藏地世代為醫,對著藏醫學的發展和漢藏醫學交流有著積極作用。他曾被藏王賜名為「塔西·東松崗哇」,其中的「塔西」意指「四方」,象徵著他的醫術惠澤到四方。

根據《四部醫典》的記載,東松崗哇是一位博學多才的醫學家,精通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領域,並擅長針灸、按摩、放血等外治方法。他也撰寫了《四部醫典》等醫學著作,對藏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部醫典》是藏醫學的奠基之作,內容涵蓋病因學、診斷學、治療學、預防學等方面的知識,對後世藏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東松崗哇的醫學思想體現在《四部醫典》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整體觀念:東松崗哇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臟器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因此,在治療疾病時,應從整體出發,進行辨證施治。

  2. 辨證論治:東松崗哇認為,在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明病因、病性、病位,然後針對性地採取治療方法。

  3.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東松崗哇認為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他根據藏醫學的理論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藥物治療方法。

  4. 外治方法:東松崗哇擅長針灸、按摩、放血等外治方法。他相信這些方法可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祛除邪氣。

東松崗哇的醫學思想對藏醫學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他被視為藏醫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醫學思想為後世藏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