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囟門下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囟門下陷指囟門陷入皮膚下面形成凹陷。在小兒出生後的六個月內,前囟會輕微陷入,這是正常的現象,不會引起病態。只有當小兒的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體型瘦弱、囟門明顯凹陷時,才能說是囟門下陷。有時候,囟門因為胎兒本身的問題或長期腹瀉、慢性驚嚇等原因,囟門下陷會非常明顯,甚至像坑一樣,這就是囟陷。如果枕部也同時下陷,稱為枕陷,這種情況更嚴重。

【常見證候】

脾腎陽虛腦髓失充囟陷:小兒的囟門明顯下陷,有時像坑一樣。面色蒼白,精神疲乏,體型羸弱,食慾不振,四肢逆冷,有時還伴有腹瀉,舌淡質白,脈沉緩無力,指紋顏色淡而滯。

氣液耗損真氣下陷囟陷:囟門下陷,甚至像坑一樣,伴有急性腹瀉或長期未能痊癒的腹瀉,身體熱,尿頻,口渴喜飲冷水,眼窩凹陷,體型乾瘦,舌頭紅且沒有津液,脈細數沉伏,指紋顏色呈紫色且滯。

【鑒別分析】

脾腎陽虛腦髓失充囟陷:多見於先天腎陽虛弱或長期病痛傷及腎陽的小兒,也有可能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導致了脾腎陽虛腦髓失充。除了囟門下陷外,還會出現面色蒼白,精神不振,氣短,食慾不振,腹瀉,四肢冷,有時連枕部也會有下陷的現象。舌頭顏色淡白,脈搏沉緩無力,指紋顏色淡而滯。治療上應該培養腎陽的能量,補充腦髓的養分,可以使用固真湯,並且在囟門下陷處外敷烏附膏。

氣液耗損真氣下陷囟陷:多見於病程長久引起體內陰虛的小兒,也可能是因為急性腹瀉傷及氣血津液的原因。正如《育嬰家祕》中所說:“大病之後,津液不足,真氣下陷成坑窟”。所以除了囟門下陷外,還會出現眼窩凹陷,皮膚乾燥灼熱,舌頭紅且沒有津液,指紋顏色紅而滯等症狀。治療上應該急救元氣,提升下陷,可以使用調元湯加入升麻。

【文獻引用】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說:“又有囟陷者,或因腹瀉,或小便頻繁,或曾服利尿的清藥,或本身氣虛弱,或長期受其他病症困擾,都可能導致內臟虛弱,無法提升囟門,從而引起囟門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