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發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發熱通常伴隨其他症狀,而正常的嬰幼兒體溫可以短暫波動,如果全身情況良好且沒有其他症狀,可以不考慮病態。古代的醫籍中有不同的名稱和分類,這篇文章只介紹常見的小兒發熱症狀作鑒別。

文章列舉了常見的發熱症狀:

  1. 外感風寒發熱:嬰幼兒的特徵是喜歡被人抱,害怕風寒,不願露出頭面,面色蒼白;小兒則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頸背拘急,咳嗽,鼻塞流涕,小便清利,舌苔薄白,脈搏較快,指紋顏色偏紅。

  2. 外感風溫發熱:嬰幼兒多見喜歡被人抱,害怕風,口鼻呼吸粗重,吮乳口熱,自汗;小兒多見發熱較重,惡寒較輕,害怕風,自汗,頭痛咳嗽,口乾口渴,鼻塞流涕,鼻孔有熱感,咳痰不爽,咽喉疼痛,小便顏色較黃,舌苔薄黃,脈搏較快,指紋顏色偏紅紫。

  3. 外感暑邪發熱:有中暑和傷暑之分。中暑發熱症狀突然,高熱和盛汗,頭痛頭重,四肢乏力,嗜睡,口渴飲水,嚴重時可能有項強、抽搐、神識昏迷,四肢冷,舌苔薄白微黃,脈搏強滑,指紋顏色偏紅紫;傷暑發熱症狀是發熱較輕,害怕風寒,無汗,口渴或渴而不想喝水,身體拘急,四肢痠痛,乏力嗜睡,舌苔薄白,脈搏較快,指紋顏色偏紅。

  4. 陽明熱盛發熱:體溫持續升高,揚手打腳,揭開衣被,口渴喝冷水(嬰幼兒吸乳不停是口渴的表現),大量汗出,脈搏滑快,指紋顏色偏紅紫。

  5. 陽明腑實發熱:午後出現潮熱,大便不暢順,腹部脹痛,手足汗出,舌苔焦黃有刺,脈搏沉遲又滑,指紋顏色鬱滯,偏紅紫。

  6. 邪入營分發熱:熱勢持續不退,夜晚加重,口不太渴,心煩躁亂,夜間失眠,可能有隱隱的斑疹,有時講話不理智,脈搏細數,舌質紅紫,指紋顏色深紫。

  7. 邪入血分發熱:高熱神智不清,晚上病情更嚴重,煩躁不安,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狂,可能出現斑疹,嘔吐、出血、或者便血、尿中帶血,脈搏細數,舌質深紫,指紋顏色深紫。

最後,文章進一步進行鑒別分析,介紹了外感風寒與外感風溫發熱的區別。外感風寒發熱是由於風寒入侵肌表,寒為陰邪,導致表層氣滯,表明為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四肢痠痛等症狀;而外感風溫發熱則是由於風溫入侵肌表,風為陽邪,性質散泄,容易傷害陰津,表現為發熱汗出、喉部疼痛、口乾口渴、指紋偏紅等症狀。外感風寒和外感風溫都與肺臟有密切關係,因此都會出現喉癢、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