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交接出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交接出血,是指女子每逢性交即發生陰道流血而言。早在唐代《備急千金要方》中就有“女人交接輒血出”的記載,至宋代《婦人良方大全》始名“交接出血”。《女科備要》稱“交結出血”;《傅青主女科》又稱“交感血出”。新婚女子偶發性交出血,不屬病態。婦女孕期的交接出血又當別論,不屬本症的討論範圍。

【常見證候】

肝腎陰虛交接出血:血色鮮紅,腰痠耳鳴,兩顴紅赤,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唇紅口乾。舌質嫩紅,脈細數。

衝任濕熱交接出血:血色紫紅,平時帶多色黃,或赤白夾雜,有時可見少量赤帶,或伴腰骶痠痛,便溏溲赤,舌苔多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脾氣虛弱交接出血:血色淡紅,肢倦乏力,氣短懶言,食後腹脹,大便時溏,或伴浮腫,白帶較多,舌淡,脈沉弱。

【鑒別分析】

肝腎陰虛交接出血:《景岳全書·婦人規》說:“凡婦人交接出血者,多由陰氣薄弱,腎元不固,或陰分有火而然。”本證多見於高齡婦女,其陰精本己匱乏,若復房事重竭其精,必致相火妄動,血失所藏而見交接血出。其臨床特點是:除交接出血外,兼見頭暈耳鳴,兩目乾澀,失眠多夢,五心煩熱,舌嫩紅,脈細數等。洽當滋陰降火,方選知柏地黃湯加味。

衝任濕熱交接出血與脾氣虛弱交接出血:前者常見於患有黃帶症的婦女。多因經期或產後不注意衛生,或不禁房事,致濕毒乘虛侵襲胞宮;或脾氣不運,水濕下陷於腎,濕熱灼傷絡脈而致。病機重在濕與熱結。濕熱下注衝任,帶脈失約,則帶下黃赤,穢濁而臭,這是區別於它證的顯著特點。脾氣虛弱交接出血的成因,主要是飲食勞倦損傷脾氣,病機的重點是脾虛氣陷,統攝失司。臨床除交接出血,血色淡紅外,還兼見神疲肢倦,食少腹脹,短氣懶動,舌淡脈虛。

衝任濕熱者,清利濕熱為主,用清熱止血方;脾氣虛弱者,健脾益氣為主,歸脾湯加三七粉。

交接出血一症,臨床常見於患帶下症的婦女,《備急千金要方》和《女科證治準繩》曾有交接它物而引起交接出血的記載,臨床確有所見。因此,臨證尤需問明原因,並注意檢查局部有無損傷及其它病變。

【文獻別錄】

《校注婦人良方·眾疾門》:"婦人交接出血作痛,發熱口渴欲嘔,或用寒涼之藥,前症益甚,不時作嘔,飲食少思,形體日瘦。余曰:症屬肝火,而藥復傷脾所致也。先用六君加山梔、柴胡,脾胃健而諸症癒。又用加味逍遙散而形氣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