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外陰癰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外陰癰腫

外陰癰腫是婦科常見病,多見於育齡期女性。所謂外陰癰腫指的是外陰部一側或兩側的紅腫脹痛,甚至蘊而化膿。

外陰癰腫的常見證候如下:

  1. 濕重於熱外陰癰腫:外陰部腫脹,色不紅或微紅,輕度疼痛,白帶多或脘悶納少。舌苔正常或白膩,脈象正常或濡數。
  2. 熱重於濕外陰癰腫:外陰部紅腫熱痛,行動不便,坐則疼痛更甚,黃帶多,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數。

外陰癰腫的鑒別分析如下:

濕重於熱外陰癰腫與熱重於濕外陰癰腫皆係濕熱下注陰戶所致。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患者患病程度以及兼症的不同。濕重於熱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皮膚呈微紅或不紅,或伴有輕度疼痛,白帶多。治療應注重清熱利濕,可用生苡仁飲內服,沖和膏外敷,或用朴硝、舌齒莧等煎湯燻洗。熱重於濕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行動困難,黃帶多,小便黃赤。治療應注重清熱利濕,可用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內服,金黃散外敷,或用朴硝、生大黃、黃柏、馬齒莧等煎湯燻洗。如果已經化膿,則應以換膿、清熱利濕為主,可用透膿散合二妙散治療。

外陰癰腫的治療原則是清熱利濕,消腫排膿。可用以下中藥方劑治療:

  1. 生苡仁飲:生苡仁30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車前子10克,大腹皮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 沖和膏:朴硝30克,舌齒莧30克,共研細末,用香油調成膏狀,外敷患處。
  3. 金黃散:金銀花30克,黃芩15克,連翹15克,大黃10克,黃柏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4. 透膿散:穿山甲10克,皁角刺10克,地丁15克,黃柏10克,馬齒莧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5. 二妙散:黃柏10克,黃連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外陰癰腫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以下事項:

  1. 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
  2. 避免搔抓,以免感染。
  3. 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4.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5. 若症狀加重,應及時就醫。

外陰癰腫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因此,女性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外陰的衛生,一旦發現有異常,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