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婦人臟躁」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婦人臟躁是指婦女情志煩亂欲悲,或哭笑無常的症狀。這個名詞首次出現在《金匱要略》中,仲景描述道"婦人臟躁,言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

臟躁的常見證候有:

  1. 肝氣不舒臟躁:精神抑鬱,喜悲傷欲哭,不能自制。胸悶不舒,善太息,心煩不寧,兩脇脹痛,或有月經不調,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

  2. 痰熱鬱結臟躁:喜悲傷欲哭,甚則哭笑無常,胸中窒悶,咯黃痰,心煩口苦,渴不欲飲,小便黃,大便乾,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3. 陰虛陽亢臟躁:喜悲傷欲哭,或善驚多疑,心煩失眠,午後面部烘熱,頭暈目眩,口燥咽乾,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白而乾,脈細而數。

臟躁的鑒別分析:

  • 肝氣不舒臟躁與痰熱鬱結臟躁:兩者皆屬實證,但病因病機有所不同。前者通常由情志抑鬱、肝臟疏泄失職所引起,影響神志,所以出現喜悲傷欲哭的症狀,伴隨肝鬱氣滯的病徵(胸悶不舒,善太息,兩脇脹痛,脈弦);後者則多由氣鬱久病,鬱而化火,形成痰熱鬱結,影響心神,因此也會出現喜悲傷欲哭,並且常伴有哭笑無常的症狀,兼具痰熱鬱結的證候(胸中窒悶,咳咯黃痰,心煩口苦,渴不欲飲,便乾溲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前者以肝氣不舒為主,後者以痰熱鬱結為主,後者的證候較為嚴重,常有哭笑無常的情況。在治療上,對於肝氣不舒臟躁應舒肝理氣、養心安神,可以使用逍遙散合甘麥大棗湯;對於痰熱鬱結臟躁應清熱化痰,舒肝理氣,可以使用溫膽湯加疏肝理氣的藥方來治療。

  • 陰虛陽亢臟躁:多由體質偏陰虛,陰陽不調,虛火亢盛,影響心神所致。因此,這種臟躁的病人常有喜悲傷欲哭的症狀,並且容易驚慌失措,心煩失眠,午後面部發熱,頭暈目眩,口乾喉幹,小便顏色濃短,舌紅,脈細數等陰虛陽亢的病徵。它與肝氣不舒臟躁、痰熱鬱結臟躁的鑒別在於:陰虛陽亢臟躁屬於虛證,主要是由於陰虛,陰不能制約陽,虛火上升,影響心神;而肝氣不舒臟躁、痰熱鬱結臟躁則屬於實證。治療陰虛陽亢臟躁應該滋陰清熱,養心安神,可以使用百合地黃湯合甘麥大棗湯加味進行治療。

在診斷臟躁時,首先需要區分是虛證還是實證。實證可能由於肝氣不舒或痰熱鬱結引起。以氣鬱為主的情況下,精神抑鬱,胸悶脅脹;以痰熱為主的情況下,胸悶,咳嗽咳出黃色痰,心煩口苦。虛證則表現為陰虛陽亢,必見虛煩潮熱,口乾喉乾等症狀。在臨床上,從虛實、氣鬱、痰熱等方面入手,可以清楚地分辨臟躁的情況。

【文獻別錄】《女科經綸.胎前證下》:"無故悲傷屬肺病,臟躁者,肺之臟躁也。胎前氣血壅養胎元,則津液不能充潤,而肺燥,治療應以補母,可使用甘草大棗來補脾,若配合八珍湯補養氣血,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