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妊娠瘖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妊娠瘖啞

妊娠瘖啞是指在妊娠期間出現聲音嘶啞,甚至不能出聲的一種病症。古代醫書對此病有不同的稱呼,如《素問》中稱為“瘖”,《女科經綸》中稱為“妊娠不語”、“妊娠子瘖”、“妊娠舌瘖”,《類證治裁》、《濟陰綱目》及《醫學心悟》中稱為“子瘖”,而近代中醫婦科著作則多稱為“妊娠失音”及“子瘖”。

常見證候

妊娠瘖啞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風寒妊娠瘖啞:突然聲音不揚,甚至嘶啞,並伴有咳嗽,鼻塞流涕,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滑等症狀。

  2. 痰熱妊娠瘖啞:聲音重濁不揚,有時甚至不能出聲,喉嚨有痰,咳嗽咳出黃稠痰,咽部可能感到乾燥或疼痛,便祕和尿色偏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症狀。

  3. 肺陰虧虛妊娠瘖啞:妊娠期間,聲音逐漸變得嘶啞,口乾咽燥,可能有咳嗽和呼吸短促的情況,舌紅少津,脈細數。

  4. 腎陰不足妊娠瘖啞:聲音逐漸變得嘶啞,有時甚至不能出聲,到傍晚時症狀加重,有時臉紅,頭暈,眼花,耳鳴,咽部乾燥,腰膝酸軟,舌紅或有裂紋,舌苔花剝,脈細數等症狀。

鑒別分析

  1. 風寒妊娠瘖啞和痰熱妊娠瘖啞:兩者都屬於外感實證,但風寒妊娠瘖啞是由於風寒侵入肺臟,影響肺氣的通達,寒氣停留在咽部,導致聲音無法發出;痰熱妊娠瘖啞則是由於外感風熱之邪上犯肺臟,熱毒灼燒體液形成痰,或是因為風寒不解,導致熱毒形成痰積阻塞在肺臟,從而產生妊娠瘖啞。辨證特點是:風寒妊娠瘖啞突然聲音不揚,甚至嘶啞,咳嗽咳出清稀痰,還可能有鼻塞流涕、惡寒發熱等表徵。治療宜疏風散寒,宣肺利咽,可使用金沸草散或三拗湯加入桔梗、蟬衣、前胡、象貝母等藥物。痰熱妊娠瘖啞應清化痰熱,宣肺利咽,可使用清咽寧肺湯加入杏仁、蟬衣、天竺黃等藥物。如果同時有風寒束縛和內有鬱熱的症狀,表現為突然聲音啞,口乾咽痛,惡寒鼻塞,則需要宣肺散寒,同時清裡熱,可使用麻杏石甘湯加入桔梗、知母、蟬衣、木蝴蝶等藥物。如果妊娠九個月,聲音重濁微弱,或不能出聲,面色正常,身體強壯,喉嚨有痰,咳嗽無痰或難咳出,胸悶不舒,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滑數,這種情況是由於胎氣充實引起的,治療以瘦胎撻氣散為主。

  2. 肺陰虧虛妊娠瘖啞和腎陰不足妊娠瘖啞:兩者都屬於虛證,但病因和病機不同。肺陰虧虛妊娠瘖啞多因肺臟本身存在燥熱,陰液耗損,而孕後血養胎息,使得陰血更加虧損,肺失濡養,導致聲道乾燥,發音不利,從而漸漸出現妊娠瘖啞。腎陰不足妊娠瘖啞多因身體本身虛弱,或病後精虛,或過度勞累,導致腎精耗損。聲音發出源於肺臟,依附於腎臟,因此腎陰不足,無法滋養肺臟,從而引起妊娠瘖啞。其辨證特點為:肺陰虧虛妊娠瘖啞還存在久咳不止,潮熱盜汗,午後頰紅等症狀,治療應滋養肺陰,可使用養金湯加減;腎陰不足妊娠瘖啞多表現為聲音逐漸嘶啞,有時甚至不能出聲,到傍晚症狀加重,有時臉紅,頭暈,眼花,耳鳴,咽部乾燥,腰膝酸軟,舌紅或有裂紋,舌苔花剝,脈細數等症狀,治療應滋養腎陰為主。

(資料來源: http://www.drcindyg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