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大便膿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大便膿血,是痢疾的主要臨床表現。其特點是大便白如膠凍,或紅如瓜瓤,或紅白相雜如魚腦,且伴有腹痛、便頻、裡急後重等症狀。

痢疾一病,歷代醫籍論述繁多,名稱不一。《素問.至真要大論》有「腸澼下膿血」的記載。《傷寒論》中有「熱利下重」、「下利便膿血」等條文。《諸病源候論》有「赤白痢」、「膿血痢」等40種病候。《濟生方》曰:「今之所謂痢者,古所謂滯下也。」

本症與腹瀉之區別是,雖均有腹痛、便次增多,但腹瀉無裡急後重,便非膿血狀。

痢疾雖有時可見純血便,但與腸風、臟毒大便下血在病因、病機和症狀上均有不同。腸風下血清而色鮮,肛門射血如線,或點滴不已,但無腹痛、裡急後重等症狀。

【古籍原文】

《素問.至真要大論》:「腸澼下膿血。」

《傷寒論》:「熱利下重」、「下利便膿血」

《諸病源候論》:「赤白痢」、「膿血痢」等40種病候。

《濟生方》:「今之所謂痢者,古所謂滯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