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臍下悸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臍下悸

臍下悸是一種腹部跳動的症狀,最早見於《傷寒論》中。與氣從少腹上衝症容易混淆,兩者的症狀均發作於少腹,但臍下悸動是在少腹跳動,沒有向上衝的勢頭;而氣從少腹上衝症則是從少腹起,衝至胸部,甚至咽喉(也稱作奔豚氣)。本文將重點討論臍下悸動,氣從少腹上衝症另有專門的論述。

《傷寒論》中提到臍下悸動的治療方案如下:

  1. 太陽病,腹瀉清谷,心下悶痞,乾嘔,時常噦吐,臍下有悸動者,以小柴胡湯為主要治療方劑。(《傷寒論》第217條)

  2. 太陽病,腹瀉清谷,心下悶痞,乾嘔,時常噦吐,臍下有悸動者,以小柴胡湯為主要治療方劑。如果腹瀉情況不止,心下急迫,不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則可改用大柴胡湯。(《傷寒論》第218條)

  3. 太陽病,腹瀉清谷,心下悶痞,乾嘔,時常噦吐,臍下有悸動者,以小柴胡湯為主要治療方劑。如果腹瀉情況不止,心下急迫,不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則可改用大柴胡湯。如果腹瀉已止,但胸部感覺滿悶微結,則仍以小柴胡湯為治療方劑。(《傷寒論》第219條)

  4. 太陽病,腹瀉清谷,心下悶痞,乾嘔,時常噦吐,臍下有悸動者,以小柴胡湯為主要治療方劑。如果腹瀉情況不止,心下急迫,不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則可改用大柴胡湯。如果腹瀉已止,但胸部感覺滿悶微結,則仍以小柴胡湯為治療方劑。如果胸部感覺滿悶微結,且使用小柴胡湯無效,則可改用柴胡桂枝幹姜湯治療。(《傷寒論》第220條)

  5. 太陽病,腹瀉清谷,心下悶痞,乾嘔,時常噦吐,臍下有悸動者,以小柴胡湯為主要治療方劑。如果腹瀉情況不止,心下急迫,不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則可改用大柴胡湯。如果腹瀉已止,但胸部感覺滿悶微結,則仍以小柴胡湯為治療方劑。如果胸部感覺滿悶微結,且使用小柴胡湯無效,則可改用柴胡桂枝幹姜湯治療。如果胸部感覺滿悶微結,且使用小柴胡湯和柴胡桂枝幹姜湯都無效,則可改用其他藥方或治療方法。(《傷寒論》第221條)

  6. 太陽病,腹瀉清谷,心下悶痞,乾嘔,時常噦吐,臍下有悸動者,以小柴胡湯為主要治療方劑。如果腹瀉情況不止,心下急迫,不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則可改用大柴胡湯。如果腹瀉已止,但胸部感覺滿悶微結,則仍以小柴胡湯為治療方劑。如果胸部感覺滿悶微結,且使用小柴胡湯無效,則可改用柴胡桂枝幹姜湯治療。如果胸部感覺滿悶微結,且使用小柴胡湯和柴胡桂枝幹姜湯都無效,則可改用其他藥方或治療方法。(《傷寒論》第22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