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牙齒焦黑」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牙齒焦黑

牙齒焦黑,又稱牙焦、齒焦,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多由熱邪引起。熱邪上攻,灼傷牙齦,導致牙齒變黑。病情發展,牙齒焦黑患者常出現牙齦腫痛、牙齒鬆動、口臭等症狀。若不及時治療,疾病會逐漸加重,甚至導致牙齒脫落。

中醫古籍《脈經》和《諸病源候論》中分別記載了“齒焦”、 “齒忽變黑”、 “牙齒歷蠹候”和“齒黃黑候”等術語。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在《南病別鑒》中特別強調驗齒的重要性,他提到:“齒焦無垢者死,齒焦有垢者,腎熱胃劫也。”《溫病條辨》則將“齒黑”列為熱邪深入下焦的重要徵象。

牙齒焦黑與齒垢焦黑有所區別,後者是指附著在牙齒表面的污垢,可以通過刮洗去除。

治療牙齒焦黑有多種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可使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等藥物,如牛黃解毒片、黃連上清丸等。手術治療可通過拔除病變牙齒、清除牙結石等方式進行治療。物理治療可使用冷敷、熱敷、理療等方法進行治療。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 保持口腔清潔,每天早晚刷牙,並在進餐後漱口。
  2. 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3. 戒菸戒酒。
  4. 定期檢查牙齒,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如出現牙齒焦黑的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治療,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