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牙齦萎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牙齦萎縮是中醫學中的一種口腔疾病,特指牙齦組織逐漸萎縮,導致牙根暴露。古籍中有提到牙齦萎縮的病名,並與牙齦宣露、牙齒動搖、齒衄、齒挺等相關病症描述相似。在臨床上,牙齦萎縮往往並非單獨出現,常與牙根宣露、牙齒鬆動、牙齦潰爛、牙齦出血等症狀共同出現。

牙齦萎縮的病因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 局部因素:例如長期磨牙、咬硬物、不良修復體等,這些因素可能引起牙齦炎、牙周炎,進而導致牙槽骨吸收,形成牙齦萎縮的情況。
  • 全身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貧血等全身性疾病,會對牙齦產生影響,可能引起牙齦萎縮。
  • 遺傳因素:有些人帶有家族遺傳的牙齦萎縮基因。

牙齦萎縮的症狀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 牙齦逐漸萎縮,使得牙根暴露。
  • 牙齒容易鬆動。
  • 牙齦容易出血。
  • 牙齦容易潰爛。
  • 口腔中出現口臭。

對於牙齦萎縮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局部治療:如針對牙周炎的治療、進行牙齦整形術等。
  • 全身治療:對於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牙齦萎縮,需同步治療相應的全身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貧血等。
  • 中醫治療:中醫學認為,牙齦萎縮可能與氣血不足、陰虛火旺、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因此可以使用中藥內服、外敷、針灸等方法進行治療。

至於預防牙齦萎縮,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飯後及時漱口,並定期接受口腔檢查。
  • 避免長時間磨牙和咬硬物。
  • 戒除煙酒的習慣。
  • 合理飲食,充足攝取蔬果。
  • 適當運動,增強身體素質。

牙齦萎縮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可能會導致牙齒鬆動、脫落,進而影響到正常的咀嚼功能。因此,我們應該重視牙齦萎縮,積極進行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