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喜太息」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息,又稱“嘆息”。善太息是指患者自覺胸中憋悶,每以長聲噓氣為舒的一種症狀。本症與“噯氣”不同。噯氣是指胃氣上逆嘎然有聲的表現;太息則是氣機鬱滯不利,而得長嘆為快的症狀。
【常見證候】
肝鬱善太息:胸悶不舒,長噓嘆氣,脇肋脹滿,神情默然,納少,口苦,眩暈,苔白,脈弦。
氣虛善太息:常欲嘆息,短氣自汗,倦怠乏力,納少,舌質淡,舌體胖,苔白,脈細。
【鑒別分析】
肝鬱善太息與氣虛善太息:前證太息由於情志所傷,所欲不遂,或強烈精神刺激,肝氣鬱滯,失其條達,故見胸悶抑鬱,每欲嘆息則胸宇得舒。臨床尚有情緒低落,神情默然,脅脹納呆等肝鬱症候。治宜疏肝理氣解鬱,方選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
氣虛善太息,由勞傷過度,或久病失養,而致氣虛;氣虛則宗氣不展,欲得嘆息而後快。臨床除常嘆息外,還有短氣自汗,神倦乏力,舌質淡,脈細等氣虛症候。治療宜補中益氣,方選保元湯、補中益氣湯等。
太息常伴胸悶,惟胸悶而欲太息為舒,而胸悶常因氣機不利所致.肝鬱則失其條達致氣機鬱滯,氣虛則氣運不能舒展致氣機不利。前者屬實,後者屬虛。根據症狀特點,兩證不難鑒別。
【文獻別錄】
《證治準繩.雜病》:"經云:黃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思憂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出之。…又云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視盛虛實寒熱陷下取之是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