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皮膚瘙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皮膚瘙癢是指皮膚感到癢而想要搔抓,但並沒有明顯的皮膚損傷的症狀。根據《外科證治全書.卷四》的描述,這種症狀被形容為「遍身瘙癢,並無瘡疥,搔之不止」。在《諸病源侯論》中,這種症狀被稱為「風瘙癢」或「風癢」;《外科證治全書》稱之為「癢風」;《幼科全書》稱之為「身癢」。然而,如果只是局部出現瘙癢,如陰囊、女性生殖器、肛門等部位,或者在出現原發性皮疹如丘疹、水泡等之後纔出現皮膚瘙癢,則不屬於本討論的範圍。

常見的證候有:

  1. 血熱引起的皮膚瘙癢:多發生在青壯年人身上,皮膚會出現瘙癢感,搔抓會導致線狀出血,夏天症狀比較嚴重,冬天較輕或在熱中加劇。伴隨口乾心煩、脈搏弦數或滑數,舌頭呈紅色或舌尖紅,舌苔薄而黃。

  2. 血虛引起的皮膚瘙癢:多見於老年人,症狀在秋季和冬季尤其嚴重,而在春夏季節則較輕。證據表明皮膚乾燥,出現抓痕,常出現苔蘚狀改變,皮膚脫屑類似糠粒,或者出現全身血痂。伴隨無華的面色、心悸失眠、頭暈和眼花等症狀,脈搏細弱,舌淡苔淨。

  3. 風濕引起的皮膚瘙癢:皮膚瘙癢,搔抓後可能出現水泡、丘疹、流水或者皮膚變得濕潤爛掉,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尤其在夏秋季節最嚴重,脈搏滑數,舌苔白膩或者薄黃膩。

  4. 風盛引起的皮膚瘙癢:多發生在春季,全身皮膚都出現瘙癢,沒有特定的部位,時間久了也不能好轉,皮膚可能變厚,看起來像苔蘚一樣,舌頭脈搏細弱,舌頭呈紅色,舌苔薄而黃。

  5. 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多發生在冬季,皮膚瘙癢通常發生在頭部、臉部、胸前、頸部和雙手等暴露部位,遇到寒冷環境時症狀加劇,暖和或者出汗時症狀減輕。舌頭呈淡色和薄白的苔膜,脈搏可能是漂浮緩慢或者漂浮緊張。

鑑別分析:

血虛引起的皮膚瘙癢和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這兩種情況都是陰性症狀。血虛引起的皮膚瘙癢多見於老年人,由於氣血不足,血液不能養護皮膚,出現皮膚乾燥脫屑,類似糠糠。搔抓不斷,導致皮膚出現血痂和抓痕。經過長時間,皮膚呈現苔蘚狀改變。治療方法應該是補充氣血,潤燥止癢,建議選擇補血滋潤皮膚的藥方。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雖然也是陰證,但通常是由於體內陽氣不足,無法抵抗外界寒冷,再加上外面受到風寒之邪的影響,所以多發生在冬季,症狀在頭部、頸部和雙手等暴露部位加劇,暖和或者出汗時症狀會減輕一些。總而言之,即使這兩種情況都是陰性症狀,血虛引起的皮膚瘙癢是基於氣血虛弱,內因引起,補充氣血可以排除內因並緩解瘙癢;而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則主要是外因,因此多發生在暴露部位,治療應該選擇能驅散風寒的桂枝麻黃各半湯等藥方。

血熱引起的皮膚瘙癢和風盛引起的皮膚瘙癢:這兩種情況都屬於陽性症狀。但血熱引起的皮膚瘙癢多因為情緒煩躁或過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導致血熱和風生,所以會出現瘙癢。青壯年氣血旺盛的人較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搔抓會導致大量出血。夏季氣候炎熱,內外熱濕相互作用,瘙癢更加嚴重,但感受寒冷會緩解症狀。因此,關鍵在於治療血熱,應該選擇清涼解熱,消除風熱和止癢的藥方,如止癢熄風湯。風盛引起的皮膚瘙癢是因為皮膚毛孔不緊密,外受風邪的侵襲,長期積存而形成內熱,浸潤皮膚出現瘙癢。春季風木盛行,所以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其特點是瘙癢沒有特定的部位,搔抓無止境,皮膚會變厚,看起來像苔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