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眼生偷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眼生偷針,是指在眼瞼邊緣出現小癤的一種眼部疾病,俗稱“針眼”或“眼瘡”。這個症狀在中醫裡被稱為“目眥瘍”。眼生偷針的病因在於年金的燥氣流行,造成肝木受邪,導致胞瞼部位出現少腹痛、眼赤痛和眥瘍等症狀。古代醫師巢元方稱之為“針眼”,認為是因為熱氣滯留在眥間,與津液激烈衝突而形成。明代醫師王肯堂稱之為“土疳”。此外,還有一些俗名,如“偷針窩”,“包珍珠”或“挑針”。

眼生偷針和眼丹都是在胞瞼邊緣出現疾病,但眼生偷針較輕,一般呈現侷限性的小癤;眼丹則較重,呈現漫腫的瘡毒,臨床上需要做出區別。

以下是眼生偷針的常見證候:

  1. 外感風熱針眼:症狀包括胞瞼局部輕度紅腫熱痛、局部有硬結和觸痛,多集中在近眥部。初期可能有微癢微腫,後來變為赤痛,按壓會更加疼痛。輕度病例幾天內可以自行消散,重度病例幾天後可能會潰破排膿才癒合。一般來說沒有明顯的全身症狀,重度病例可能會伴隨發熱和惡寒等表面熱症狀。

  2. 熱毒熾盛針眼:胞瞼紅腫熱痛明顯,可能連接到顴額部位,或引起白眼腫脹。局部紅腫疼痛不容觸碰,晚間症狀尤其嚴重。同時伴隨全身症狀,如身體發熱、大便祕結、舌紅和脈搏快等。

  3. 氣陰兩虛針眼:胞瞼上出現豆粒狀的腫脹,觸碰會感到疼痛,按壓時可能軟或硬,紅腫輕微。同時伴隨疲倦少言、胸悶不舒、大便祕結、日晡潮熱、舌紅苔薄白和脈細數等症狀。

  4. 脾虛氣弱針眼:眼瞼有微紅腫塊,疼痛並不明顯,腫塊會時起時消,反覆發作,長時間不癒合。可能出現一隻眼睛好了另一隻又出現病變,或者兩眼同時發作。伴隨脾虛食少、胃口差、消化不良等症狀。

鑒別診斷方面,外感風熱針眼和熱毒熾盛針眼屬於實證和熱證類型。外感風熱針眼是因為外受風熱之邪,擋滯經絡,導致局部氣血瘀滯而形成。眼部症狀相對較輕,初期發紅腫痛輕微,逐漸加劇,幾天內可能自行消散或潰破癒合。沒有明顯的全身症狀,或只有輕微的外感風熱表徵。治療方法是疏散風熱,選擇使用銀翹散。

熱毒熾盛針眼通常是因為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造成熱毒積聚上衝,引發這種疾病。局部胞瞼紅腫熱痛較嚴重,甚至可能引起白眼腫脹,癢痛難忍,特別在夜晚嚴重。因為脾胃有熱積聚,常伴隨便祕、口渴、苔黃等症狀。治療方法是祛風清熱、瀉火解毒,選擇通脾瀉胃湯。

氣陰兩虛針眼和脾虛氣弱針眼屬於虛證類型。氣陰兩虛通常出現在熱病恢復後,因為氣虛運化能力不足,陰虛內熱上升,導致胞瞼出現氣血瘀滯,由於是虛火,所以局部紅腫痛苦不明顯,腫塊可能軟硬並存。因為氣虛,患者可能感到疲倦乏力,胃口不振,氣虛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狀。治療方法是補益氣血、滋補陰液,選擇使用託裡排膿養陰湯。

脾虛氣弱針眼通常出現在胃虛的患者,因為胞瞼屬於脾所調,脾虛影響胞瞼,外界的風熱餘毒可以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