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經斷復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經斷復行,是指老年婦女月經本已斷絕一年以上,忽然又再行經而言。俗稱“倒開花”。《醫宗金鑒》稱“經斷復來”,《傅青主女科》又謂“年老經水復行”。

經斷復行,多因肝腎陰虛、肝鬱化火、脾氣虛弱、濕毒下注等原因所致。

肝腎陰虛經斷復行:斷經數年,忽然經血又來,色鮮紅,量不多,面頰時有烘熱或潮紅,眩暈耳鳴,或手足心熱,心煩失眠,唇紅口燥,舌質嫩紅,脈細數。

肝鬱化火經斷復行:經血忽來,量較多,色紫紅或紫黑,質濃稠或夾有血塊。心煩易怒,乳房脹痛,寐少夢多,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脈弦數。

脾氣虛弱經斷復行:經血色淡,量少,面色白,肢體困倦,口淡無味,食少,或見浮腫,舌質胖淡,脈沉弱。

濕毒下注經斷復行:經血忽來,色暗紅而濃,甚至五色雜見,奇臭難聞,口苦而粘,溲赤便秘,苔黃膩,脈弦細而滑。

經斷復行,臨床因虛、因火者多,即使是火,也多屬虛火。然因實、因寒者也有。辨證的關鍵在於出血的色、質,并結合兼症綜合分析,才不致有誤。據臨證觀察,本症常見於部分子宮頸癌患者,因此,應注意作婦科檢查,排險癌變可能。

《傅青主女科·調經》:"婦人有年五十外或六七十歲忽然行經者,或下紫血塊,或如紅血淋,人或謂老婦行經,是還少之象,誰知是血崩之漸乎!夫婦人至七七之外,天癸已竭,又不服濟陰補陽之藥,如何能精滿化經,一如少婦。然經不宜行而行者,乃肝不藏脾不統之故也,非精過泄而動命門之火,即氣鬱甚而發龍雷之炎,二火交發,而血乃奔矣,有似行經而實非經也。此等之症,非大補肝脾之氣與血,而血安能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