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經行嘔吐」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經行嘔吐是指每於經期發生嘔吐者,若月經期間偶然發生一、二次嘔吐者,則不作病態。

常見證候如下:

  1. 肝氣犯胃經行嘔吐:經行之際,吞酸噯氣,嘔吐頻頻,心煩易怒,納呆神疲,經前胸悶乳脹,月經量少,色紅挾塊,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滑。
  2. 脾胃虛弱經行嘔吐:經行之際,嘔吐食物,食少腹脹,大便泄瀉,月經先期,量多色淡。偏寒者,嘔吐多為清水,面色白,四肢不溫,舌質淡嫩,脈沉細,偏熱者,多為乾嘔,口燥咽乾,胃中嘈難,舌質紅,苔光剝少津,脈細數。
  3. 痰飲伏胃經行嘔吐:經行之際,嘔吐痰涎,兼有胃脘痞滿,口粘納呆,飲水即吐,或頭暈目眩,月經後錯,量少色淡,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滑。

鑒別分析:

肝氣犯胃經行嘔吐與痰飲伏胃經行嘔吐:同為邪實所致。前者為肝氣橫逆,胃氣失和所引起,後者為痰飲內伏,阻遏胃氣所致。辨證要點為:肝氣犯胃引起的,嘔吐頻頻,吞酸噯氣,經前乳脹,煩躁易怒。痰飲伏胃引起的,嘔吐痰涎,形體肥胖,飲水即吐,口粘納呆。前者治宜舒肝和胃,理氣止嘔,方選四七湯合左金丸。後者治宜健脾和胃,化痰止嘔,方選旋覆代赭湯加味。

脾胃虛弱經行嘔吐:緣由脾胃素虛,運化失常,經行之際,脾胃之氣更弱,致使清氣下陷,濁氣上逆,而發生嘔吐。其辦證要點為:嘔吐食物與大便泄瀉并見。治宜健脾養胃止嘔,方選香砂六君子湯,偏寒者,治宜溫燥健脾止嘔,方選理中湯加豆蔻、砂仁;偏熱者,治宜清熱和胃止嘔,方選橘皮竹茹湯。

【文獻別錄】《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調經門》"經行嘔吐,是胃弱也。若吐出涎飲,則是傷飲。若吐出食物,則是傷食。然傷食者多痛而吐食,傷飲者,不痛而嘔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