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便挾精」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便挾精,是指尿液中混有精液或排尿後精液流出。本症在《素問·痿論》中稱為“白淫”;《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稱為“尿精”;《證治要訣·淋》稱為“精濁”和“精尿俱出”。《景岳全書》、《類證治裁》等所謂“白濁”也包括本症在內。本症與小便混濁不同,小便混濁指尿液混濁,其原因很多;本症雖亦可使尿液混濁,但與通常所說的小便混濁有別。
常見證候
濕熱內蘊小便挾精:小便短赤或混濁,排尿不爽,有熱澀感或刺痛感,尿後尿道口常有米泔樣或糊狀濁物,滴瀝不斷,莖中有癢痛感,或伴遺精、滑精,兼有口苦口渴,胸悶脘痞,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陰虛火旺小便挾精:小便短黃有熱感,尿液不清,或見尿後尿道口有赤色濁物滴出,常伴有夢中遺精,夜寐不安,頭目暈眩,夜間咽乾,顴紅唇赤,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苔薄,脈細數。
腎虛失藏小便挾精:小便清長或頻數,尿後有精絲流出,排尿不痛,常伴有遺精、滑精,兼有面白少華,頭昏目眩,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脈沉細。
鑒別分析
濕熱內蘊小便挾精:多因嗜食肥甘,釀成中焦濕熱,流注下焦,擾動精室,隨尿而出。濕熱熏蒸,精敗而腐,阻塞竅道,故排尿不爽,排出米泔樣或糊狀濁物。下焦濕熱,膀胱失司,故小便短赤而有熱澀感,常伴口苦口渴、胸悶脘痞、大便不爽等表現。本證為裡熱實證,特點為敗精挾於尿液,小便混濁較甚,同時見有裡熱兼證。治療當以清熱利濕為主,方選程氏萆薢分清飲,待濕熱漸解後酌加固澀之品。
陰虛火旺小便挾精與腎虛失藏小便挾精:二者皆屬腎虛。陰虛火旺小便挾精主要因素體陰虛,房室不節,熱病傷陰等而致相火妄動,擾動精室引起小便挾精。腎虛失藏小便挾精因久病不癒損傷正氣或遺精、滑精日久,陰損及陽,致腎氣不固而失封藏,精關不固,精液混入尿中而使小便挾精。鑒別要點:前者為腎陰虛,尿道口有濁物,常兼見夜寐不安、五心煩熱、小便短黃等表現;後者以腎陽虛主,尿後常有精絲流出,無尿痛,常兼見面色少華、形寒畏冷、小便頻數或清長等表現。陰虛火旺小便挾精治以滋陰降火、固腎澀精,方選知柏地黃丸威三才封髓丹酌加固澀之品;腎虛失藏小便挾精治宜補腎固精,方選大菟絲子丸或右歸丸、金匱腎氣丸加味。小便挾精一症,虛實皆有,但臨床所見,虛多實少。
文獻別錄
《儒門事親·疝本肝經宜通勿塞狀》:"筋疝,其狀陰莖腫脹,或潰或膿,或痛而裡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白物如精,隨溲而下,久而得於房室勞傷,及邪術所使,宜以降心之劑下之"。
《類證治裁·淋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