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上吐下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上吐下瀉是指嘔吐和腹瀉症狀同時發生或交替出現,與單純性嘔吐或腹瀉有所不同。

霍亂一詞最早見於《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說道:"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另外,《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也提到了"嘔吐而利,名曰霍亂"。而《諸病源候論.霍亂候》則具體地描述了霍亂病的症狀。

在中醫學中,霍亂主要指的是以吐瀉症狀為主的胃腸道疾病,並且常伴有心腹絞痛。

常見的霍亂證候有:

  • 暑濕吐瀉:發病急,突然出現吐瀉,伴有腹部絞痛、酸腐味的吐物和黃水樣的瀉便,煩熱口渴、胸脘痞悶、發熱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
  • 寒濕吐瀉:嘔吐清水,瀉下清稀,沒有明顯的臭味,腹痛、喜熱喜按、腹脹、口淡不渴、小便清而少等症狀。
  • 虛寒吐瀉:吐瀉交替,腹痛需要保暖,面色蒼白,汗出肢冷,惡寒踡臥,大便清稀,脹滿厭食,口淡不渴,舌質淡白、苔白,脈細或沉遲。
  • 食滯吐瀉:吐出酸腐物,腹痛脹滿,噯氣厭食,常先吐後瀉,瀉下的便臭味酸臭,舌苔厚膩,脈滑或弦滑。
  • 時疫霍亂吐瀉:病情突然發作,劇烈嘔吐和腹瀉,嘔吐呈噴射狀,大便一開始類似泥漿後變為米泔水樣,沒有明顯的臭味,口乾口渴、眼睛凹陷、皮膚蒼白、冷汗、口脣和爪甲發青,小腿抽筋,脈搏浮或細澀等症狀。

暑濕吐瀉和食滯吐瀉是相似的實證病症,但病因不同。暑濕吐瀉主要是由於夏秋之交時,暑濕氣候侵入體內,脾胃功能失調,引起嘔吐和腹瀉。而食滯吐瀉則是由於飲食不節,胃腸功能受損,引起嘔吐和腹瀉。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時疫霍亂的症狀和傳染性有較詳細的描述,在《醫林改錯》和《霍亂論》中有更詳盡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