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氣從少腹上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氣從少腹上衝是指病人自覺有氣從少腹向上攻衝,乍作乍止。這種症狀也被稱為奔豚氣,形容氣像豚豬一樣向上突然衝刺。

《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描述了這種病狀:「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之後,《肘後備急方》、《諸病源候論》、《備急千金方》、《外臺祕要》等也有類似的描述。

【常見證候】

肝經之氣從少腹上衝:臨床主要表現為驚恐或激怒後突發,自覺有氣從少腹上衝心胸及咽喉,發作欲死,驚悸不寧,惡聞人聲,或腹痛、喘逆、嘔吐、煩渴、往來寒熱,氣還則止,常反復發作,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緊,發作後一如常人。

水寒之氣從少腹上衝:病人平素多有陽虛症狀,發病時先有臍下悸動,旋即有逆氣從少腹上衝,形寒肢冷,舌淡白,苔白膩,脈弦緊。

【鑒別分析】

肝經之氣從少腹上衝與水寒之氣從少腹上衝:肝氣從少腹上衝者,多由驚恐或情志不舒、憂思恚怒引起。或卒遭驚恐,或平素肝氣鬱結,循經上逆,氣逆不降,營衛不和所致。此證氣結熱聚,肝氣上逆,為實證。《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亦包括此種情況。水寒之氣從少腹上衝者,多素體下焦有寒,或誤汗而致心陽虛餒,水寒之氣上犯凌心,陽衰陰乘,寒氣上逆所致。此證為虛寒證。二者臨床表現不同:肝氣上逆者,多素有肝鬱氣滯的症狀(心煩易怒、精神抑鬱、胸悶不舒、善長太息、胸脅滿悶、口苦咽乾),由於驚恐或憂思恚怒,而突然發作,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水寒之氣上逆者,則素有陽虛症狀(形寒肢冷、面白目清、小便清長等),由於誤汗傷及心陽,引起水寒之氣上逆,自覺有氣從少腹上衝,躍躍欲動,故臍下悸。

肝氣上逆者,則以平衝降逆、理氣和營、清泄肝熱為主,用奔豚湯加減,亦可用旋覆代赭湯以降逆、益氣、和胃。水寒之氣上逆者,治宜溫陽行水、理氣降逆。臍下悸動者,可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外兼寒邪者,用桂枝加桂湯以通陽散寒;若下焦有寒,肝氣上逆,宜溫陽祛寒、理氣降逆,可用《千金》奔豚湯加減。

【文獻引用】

《難經·五十六難》:「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

《諸病源候論·奔豚氣候》:「夫奔豚氣者,腎之積氣,起於驚恐憂思所生。若驚恐則傷神,心臟神也,憂思則傷志,腎藏志也。神志傷,動氣積於腎而氣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賁豚。其氣乘心,若心中踊踊,如事所驚,如人所恐,五臟不定,食飲輒嘔,氣滿胸中,狂癡不定,妄言妄見,此驚恐奔豚之狀。若氣滿支心,心下悶亂,不欲聞人聲,休作有時,乍瘥乍極,吸吸短氣,手足厥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