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腹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腹冷,是指自覺腹部內外有冷涼感。本症在《靈樞·師傳》篇中稱“腹中寒”及“臍以下皮寒”。《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中又叫做“肚中寒”。《中醫臨證備要》名之曰“腹皮寒”。

腹冷的常見證候有:

1.脾胃陽虛腹冷:脘腹中常覺發冷,或兼脘腹作痛,反酸或泛吐清水,畏寒喜暖,或大便溏泄,肢倦神疲,舌淡苔白,脈沉細。 2.腎陽虛衰腹冷:腹中發冷,五更泄瀉,腰膝痠軟,夜尿頻頻或小便餘瀝不禁,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尺微弱。 3.衝任虛寒腹冷:腹中發冷,以小腹為甚,經期延後,經血量少,色淡,或挾血塊,或帶下清稀,或難以受孕,或兩眼圈發黑,舌胖暗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遲。 4.寒滯肝脈腹冷:腹部發冷,以少腹為甚,並牽及睪丸墜脹疼痛,或陰囊收縮,受寒更甚,得熱則緩,或四肢發涼,舌苔白滑,脈沉弦或遲。

脾胃陽虛腹冷與腎陽虛衰腹冷的鑒別分析:

脾胃陽虛腹冷[1]腎陽虛衰腹冷都是由於陽氣不足所致。但脾胃陽虛腹冷多由恣食生冷、過用寒瀉藥物、病後失於調養等損傷脾胃,中陽虧虛;腎陽虛衰腹冷多由房室不節、大病久病將息失宜等導致下元虛憊。

脾胃陽虛腹冷的臨床表現為脘腹中常覺發冷,或兼脘腹作痛,反酸或泛吐清水,畏寒喜暖,或大便溏泄,肢倦神疲,舌淡苔白,脈沉細。

腎陽虛衰腹冷的臨床表現為腹中發冷,五更泄瀉,腰膝痠軟,夜尿頻頻或小便餘瀝不禁,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尺微弱。

脾胃陽虛腹冷與腎陽虛衰腹冷的鑒別要點在於:脾胃陽虛腹冷兼有脘腹作疼,反酸或嘔吐清水,畏寒喜暖,大便溏泄,肢倦神疲等,治宜溫補脾胃,方選小建中湯[2]。而腎陽虛衰腹冷則兼有五更泄瀉,腰膝痠軟,夜尿頻頻或小便餘瀝不禁等,治宜溫腎壯陽,方選腎氣丸與四神丸[3]合方。

衝任虛寒腹冷[4]與寒滯肝脈腹冷的鑒別分析:

衝任虛寒腹冷與寒滯肝脈腹冷都是由於寒邪侵襲所致。但衝任虛寒腹冷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發育不良、或房室過度、孕產過多、或經期冒雨涉水,衝任受損,寒凝胞宮所致;寒滯肝脈腹冷多由外受寒邪,肝經氣血凝滯所致。

衝任虛寒腹冷的臨床表現為腹中發冷,以小腹為甚,經期延後,經血量少而色淡;沖為血海[5]任主胞胎故難以受孕;帶脈[6]不約則帶下清稀;寒邪凝滯,血不流暢,則兩眼圈發黑;舌胖暗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遲,均為衝任虛寒之徵。

寒滯肝脈腹冷的臨床表現為腹部發冷,以少腹為甚,並牽及睪丸墜脹疼痛,或陰囊收縮,受寒更甚,得熱則緩,或四肢發涼,舌苔白滑,脈沉弦或遲,均為寒滯肝脈之徵。

衝任虛寒腹冷與寒滯肝脈腹冷的鑒別

參考資訊


  1. 脾陽虛: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證候鑑別,辯證施治,飲食調理,_中文百科全書

  2. 小建中湯(主治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等症狀的藥品)_百度百科

  3. 四神丸【药方】【中医百科】

  4. 腹冷_胸腹症状_中医中药网

  5. 中醫婦科生理病理概述(一) | 法輪大法正見網

  6. 带脉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