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帝中櫻桃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帝中櫻桃風

病名釋義
帝中櫻桃風,又稱「懸雍垂櫻桃風」,屬中醫喉科病症之一,專指懸雍垂(俗稱「帝中」)末端腫脹變形,色呈櫻桃紅或紫赤,甚則潰爛疼痛之證。其名取象於腫物形色似櫻桃,而「風」字寓示病發急驟、變化迅速之特性,符合中醫「風性善行數變」之病理特徵。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內熱熾盛,或脾胃積熱,循經上攻咽喉所致。

  1. 熱毒蘊結:過食辛辣厚味,或外感風熱邪氣,內外合邪,化火成毒,上灼喉關。
  2. 陰虛火炎:素體陰虛,虛火內生,上熏帝中,耗傷津血,致局部瘀腐。
  3. 氣血壅滯:熱毒壅遏咽喉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瘀而化腐,腫痛潰爛。

臨床表現

  • 局部徵象:懸雍垂尖端腫脹如櫻桃,色紅赤或紫暗,表面或見白腐糜爛,觸之痛劇。
  • 全身症狀:或伴發熱、口乾欲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等實熱之象;若屬陰虛者,可見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方藥

  1. 清熱解毒:主用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合黃連解毒湯,瀉火解毒。
  2. 涼血消腫:若腫甚色紫,加牡丹皮、赤芍、生地黃以涼血散瘀;潰爛者,可佐馬勃、板藍根解毒生肌。
  3. 滋陰降火:陰虛火旺者,選用知柏地黃丸加玄參、麥冬,滋腎清上。
  4. 外治輔助:以冰硼散或錫類散吹喉,清熱斂瘡;或取金銀花、甘草煎湯含漱,解毒止痛。

古籍溯源
《咽喉經驗秘傳》提及:「帝中暴腫,色若櫻桃,乃熱毒上沖之候。」清代《瘍醫大全》亦載喉風諸證,強調「熱聚於上,非清不降」之理,與本病機相合。

鑒別要點
需與「喉癰」(膿成之癰腫)、「喉痹」(泛發性咽喉腫痛)區分。帝中櫻桃風病位局限於懸雍垂,且以形色特異為辨證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