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背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背冷,是指背部自覺冷涼感而言。《傷寒論》稱“背惡寒”。《金匱要略》名“背寒冷”。《河間六書·強痛惡寒》篇稱“背怯冷”。

背冷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多由外感風寒、陽虛陰盛、痰飲內伏等原因引起。

外感風寒背冷:多因外感初期,風寒侵襲肌表,寒邪外束,則見背惡寒,發熱,頭痛等症。

陽虛陰盛背冷:多因素體虛弱,陽氣衰微,寒從內生,故見背冷,肢厥,脈沉遲等陰寒之象。

痰飲內伏背冷:多發於久病體弱,年老氣衰之人。脾腎陽氣不足,脾陽一虛,健運失司,而水濕停留,凝棸成飲,痰飲留積之處,陽氣被阻遏不能展布,心之俞在背,飲留而陽氣不達,則見背心一片冷痛。

背冷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外感風寒背冷,以解表祛風散寒為主,宜用九味羌活湯加減。

陽虛寒盛背冷,宜溫經助陽袪寒化濕為法,常選用附子湯。

痰飲內伏背冷,以健脾除濕法,可用茯苓飲。

背冷一症,表證裡證均可出現,以其部位而言,五臟六腑之俞穴皆在背,而臟腑之氣血都注入俞穴,背又為諸陽經所在,故不論經絡臟腑皆與背相通,其背冷多興外感風寒和臟腑陽氣衰徵有關,治療要審病求因,辨證分析,方能收到好的療效。

《丹溪心法·痰》:“背心一片常為冰冷,皆痰飲所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