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四肢抽搐」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四肢抽搐,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四肢不自主的抽動。

抽即收也,引也;搐者牽動,抽縮也。

故一切四肢不能自主控制的抽搐、牽動,或屈伸不已,均屬於抽搐的範疇。

早在《內經》一書中即有「瘈瘲」的記載,瘈者,筋脈拘急,屈也;瘲者,筋脈弛縱,伸也。

故瘈瘲手足一屈一伸的抽動,與一般不規則抽搐不同,但亦屬抽搐之一種。

《內經》尚有「痙強拘瘈」、「癇瘈筋攣」、「癇眩」、「肉瞤瘈」等有關抽搐的記載。

《傷寒論》中亦有「驚癇」、「瘈瘲」載。

後世文獻中,多種病證如「癇證」、「痙證」等均以抽搐為主症。

振顫為手足振動、顫抖,以肢端為明顯;強直為四肢強硬,伸直不能屈曲,拘攣與拘急指四肢拘緊攣曲,不能伸直,三者均無抽動,故不屬抽搐範疇。

至於手舞足蹈一症,雖屬抽搐之一種,但手足抽搐之形式似舞蹈,故另立條目討論。

常見證候

風邪閉阻四肢抽搐:發熱惡寒,四肢抽搐,項背強急,筋脈拘攣,肢體痠重或疼痛,舌苔白膩或微黃,脈弦緊或數。

風痰挾瘀四肢抽搐:發作性抽搐,或口作六畜叫聲,兩目上視,口吐涎沫,四肢先強直痙攣,繼之屈伸陣擘,二便失禁,神識不清,發作後一如常人。舌苔白膩,脈弦滑。亦可先有外傷,以後抽搐,病人可兼見頭部外傷斑痕,舌具瘀血斑。

陰虛陽亢生風四肢抽搐:視物不清,腰痠腿軟,麻木拘急,耳鳴眩暈,五心煩熱,顴紅唇赤,肌膚熱夜甚,激怒後四肢抽搐,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熱極或濕熱生風四肢抽搐:壯熱口渴,面紅氣粗,四肢抽搐或瘈瘲不已,頸項強急,角弓反張,兩目上視,常伴有神昏譫語,尿黃便乾,舌紅苔黃,脈數實。如為濕熱動風,則兼見熱勢纏綿,首重如裹,舌紅胖大,苔黃膩,脈滑數。

脾腎陽虛四肢抽搐:形寒肢冷,面白目清,四肢抽動不已,水腫,納呆,便溏,腰痠腿軟,口淡不渴,尿清長或尿少,舌質淡,體胖大,有齒痕,苔白膩,脈沉遲或沉緩。

肝鬱血虛四肢抽搐:多愁善感,多夢不寐,胸悶不舒,喜長太息,遇精神刺激則搥胸頓足,哭笑間作,或卒然仆倒,四肢抽搐,伴有手足舞動,舌淡,脈弦細。

血虛生風四肢抽搐:體質素虛,面色蒼白或萎黃,肢體麻木,手足徐徐抽動,筋惕內瞤,口唇指甲淡白,舌淡苔白,脈弦細,其手抽搐似鶟爪狀,俗呼「鶟爪風」者亦屬之。

中毒所致四肢抽搐:誤服毒性藥物,如馬錢子過量,或接觸化學毒品中毒,致四肢抽搐,因毒邪性質不同,抽搐及其兼證之表現亦各有異。

鑒別分析

風邪阻絡與風痰挾瘀四肢抽搐:就其病因來看,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