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帝中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帝中風,又稱帝鐘風,是一種以懸雍垂腫脹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多由胃中積熱、火毒上沖所致。治療宜清胃瀉火解毒,可用清胃散合瀉心湯。

帝中風的病因病機

帝中風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胃中積熱:胃中積熱,火毒上沖,熏蒸咽喉,可導致帝中風的發生。
  2. 肝火上炎:肝火上炎,灼傷咽喉,可導致帝中風的發生。
  3. 脾虛濕熱:脾虛濕熱,上蒸咽喉,可導致帝中風的發生。
  4. 外感風熱:外感風熱,侵襲咽喉,可導致帝中風的發生。

帝中風的臨床表現

帝中風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懸雍垂腫脹疼痛:這是帝中風的主要臨床表現。患者的懸雍垂會出現腫脹、疼痛,甚至潰爛。
  2. 咽喉乾燥、灼熱:患者的咽喉會出現乾燥、灼熱的感覺。
  3. 音嘶啞:患者的聲音會嘶啞,甚至說不出話來。
  4. 吞咽困難:患者會出現吞咽困難,甚至不能進食。
  5. 發熱、頭痛: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帝中風的診斷

帝中風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相關檢查進行。

  1. 臨床表現: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懸雍垂腫脹疼痛、咽喉乾燥、灼熱、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發熱、頭痛等。
  2. 相關檢查:患者可以做血常規、咽喉鏡檢查等相關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帝中風的治療

帝中風的治療主要以清胃瀉火解毒為主。可用清胃散合瀉心湯治療。

清胃散:

【組成】黃連、黃芩、黃柏、大黃、芒硝、甘草。

【功效】清熱瀉火,燥濕化痰。

【主治】胃火熾盛,上攻咽喉,咽喉腫痛,口乾口苦,大便秘結。

瀉心湯:

【組成】黃連、黃芩、黃柏、大黃、芒硝、甘草。

【功效】清熱瀉火,燥濕化痰。

【主治】胃火熾盛,上攻咽喉,咽喉腫痛,口乾口苦,大便秘結。

帝中風的預防

帝中風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 注意口腔衛生,勤漱口。
  3.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
  4.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帝中風是一種常見的咽喉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預防,一旦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