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口淡無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口淡無味指的是口中沒有味道,也稱為口淡或口不知味。這種症狀通常伴隨著食慾不振和不想吃東西等現象。口淡無味還有一些常見的症候,包括脾胃虛弱口淡和濕阻中焦口淡。

脾胃虛弱口淡的症狀包括口淡、食不知味、不想吃東西,還可能伴隨著疲倦、氣短、乏力、腹脹、便溏。舌頭可能是淡的,苔薄,脈搏緩弱。

濕阻中焦口淡的症狀包括口淡、飲食無味,還可能伴隨著腹脹、胸悶、噁心、便溏。舌苔可能是白膩或黃膩,脈濕潤。

脾胃虛弱口淡和濕阻中焦口淡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由於飲食失節、大吐大瀉、久病失養等原因,導致脾胃的氣虛憊,運化轉輸失職,所以不想吃東西,口淡無味;後者可能是外濕入侵脾胃,或者是飲食傷害,導致脾運不健康,濕氣滯留在中焦,所以口中會感覺淡黏。

脾胃虛弱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湯加焦榖麥芽等藥物治療;濕阻中焦可以使用藿樸夏苓湯、三仁湯等藥物治療。

人體的味覺與脾胃有關,《靈樞·脈度篇》中提到:「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口淡無味多與脾胃健運不良有關,可能是由於脾胃氣虛,也可能是脾胃濕阻。在臨床上,可以通過觀察患者的症狀來進行鑒別診斷。

《景嶽全書·卷二十六》中提到:「即如口淡一證,凡大勞大瀉、大汗、大病之後,皆能令人口淡無味,豈皆因胃火?因此,對於患有口淡無味的人,應該檢查是否存在火熱的症狀,如果沒有,則不適宜使用寒涼的治療方法。」

《景嶽全書·卷二十六》還提到:「過度的思慮勞累,過度的性快慰,常常會導致口苦、舌乾、飲食無味等症狀。這種情況與心脾無關,而與肝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