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囓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囓舌,又稱“自嚙舌”,是指不由自主地嚼咬舌頭。囓舌與“弄舌”不同,弄舌是指舌在口中頻頻吐弄,發病時神志清楚,多發生於小兒;囓舌指自咬舌頭,發病時神識昏糊,不論成人、小兒,凡拍搐動風者均可發生。常人偶爾發生嚙舌,不屬病態,本篇不予討論。

囓舌的常見證候有熱盛動風囓舌和風痰上擾囓舌。熱盛動風囓舌的表現為自咬舌頭,牙關緊急,高熱抽搐,手足躁擾,甚則角弓反張,舌質紅,苔焦黑起刺,脈弦數。風痰上擾囓舌的表現為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兩目上視,抽搐咬舌,甚則流出鮮血,小便失禁,旋即自行清醒,舌苔白膩,脈弦滑。

熱盛動風囓舌和風痰上擾囓舌的鑒別並不難。前者嚙舌常伴高熱神昏發狂等肝經熱盛動風之症;後者嚙舌常無熱抽搐,且呈發作性,醒後一如常人。

熱盛動風囓舌的治療宜清熱涼肝熄風,方選羚角鉤藤湯;風痰上擾囓舌的治療宜祛風化痰定癇,可用“定癇鎮痛合劑”合“蝎蜈片”等,收效甚佳。

《中醫臨證備要》中說:“自咬舌頭,為〝內風〞證狀之一。《內經》上說:人之自嚙舌者,此厥逆走上,脈氣皆至也。少陰氣至則嚙舌,少陽氣至則嚙頰,陽明氣至則嚙唇。,用神聖復原湯加減。”《舌鑒辨正》中說:“黑爛自嚙舌,藏府熱極兼受穢毒也,患楊梅瘡者多有之,他證罕見,宜三黃銀花承氣等劑,土茯苓作茶飲治。如下效則將如舊說所云,黑爛而頻欲嚙必爛至根而死也。”